第63部分(3 / 4)

小說:嘉慶皇帝 作者:孤悟

過禮,便問起文稿之事。章家璘卻直率地道:“李委員在山陽查賑,舉止光明,行為磊落,災區饑民有口皆碑,何以突然自縊?這不能不使百姓生疑。況且淮安府件作在驗屍時,明明指出死者鼻口出血,指甲青紫,有中毒之嫌。這樣的大案若不查個水落石出,豈不是草菅人命?連省裡派出的大員不明不白地死去都如此草率結案,那普通百姓又將如何?”王伸漢一聽就急了,忙截斷章家璘道:“本縣勘察李毓昌委員的案件,可謂十分小心,府臺大人又親自前來驗屍,難道還會有什麼紙漏不成?你只管依本縣的意思具文,其餘事情你就不必多問了。”章家璘正色答道:“學生為教諭已三年有餘,一向以忠正廉明為宗旨。李委員死因不明,我何敢以一手掩盡天下耳目,寫出違背天理公道的文告?”王伸漢陡然收斂了笑容,陰沉沉地問道:“如此說來,你是不想寫這文告了?”章家璘決然地道:“斷難下筆!”王伸漢把眼一瞪,拍著桌子吼道:“俗語云,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平日拿著本縣的俸祿並不辦事,到如今連一份小小的文告也不肯寫,本縣留你有何用處?還不給我從這滾出去!”章家璘好像早就料到王伸漢會有此舉,一點也不驚惶,反而冷冷地道:“知縣大人要罷學生的職,悉聽尊便,但若想以此威迫,欲折學生之志,卻絕難奏效!”說罷頭也不回地大踏步地走出了縣行的大客廳。王伸漢氣得七竅冒火,當即就要好好懲治他一頓,但慮及李毓昌之事尚無著落,也只得搖搖頭,自己動手胡言亂語地草擬了一道稟文,帶著包祥等人,趕到江寧活動去了。

再說王谷,耐著性子在知府衙門等了十幾天,才得到王伸漢的回話:“省裡各衙門均已打通了關節,李毓昌自縊身死已成定論,可以發出呈文了。”於是,王谷就以淮安府的名義,將確認李毓昌自殺的結案文告發往江蘇各有司衙門。首先接到文告的是江蘇桌臺胡克家。胡桌臺早就得到了山陽縣的一大批銀兩,所以接到呈文後一點也沒有猶豫,就在呈文上加蓋按察使衙門的大印,轉呈藩司楊護。這位楊藩司平日最喜歡做的是遊山玩水、垂鉤釣魚。王伸漢摸準了他的嗜好,出重金買通了一位專陪楊護釣魚的幕僚。這位幕僚乘釣魚之機,多次講述李毓昌自殺的新聞,故而楊護接到桌臺衙門的報文後,好像早就對這個案子瞭如指掌,沒有過問一句就具名照準,再轉報巡撫衙門最後圈定。江蘇巡撫江日章料理公務素以懶惰出名,許多重要呈文都由一個姓曹的心腹幕僚代間代批。王伸漢來江寧得知此事後,用金錢和女人這兩件法寶,將那位姓曹的幕僚俘虜。姓曹的幕僚於是就擅自在李毓昌一案的呈文上做了“會銜稟告兩江總督”的批示,然後請汪日章過目。江日章老眼昏花,平日批閱文稿,從不耐煩讀什麼原文,只在幕僚的批文後簽字畫押,用印分發了事。所以由王伸漢、王谷合謀造出的偽證,僅僅十數天就順利地經過了省府各衙門的會籤,送到了兩江總督鐵保的手中。兩江總督鐵保大人,自派出了一批查賑委員之後,倒是沒忘了隨時瞭解查賑的結果。但是兩個多月過去了,十幾位查賑委員都有呈文送來,惟有自己親自選定的李毓昌杳無音信。他感到十分納悶,曾派人前去淮安府詢問過李毓昌的訊息,府裡答覆說,李毓昌已去山陽赴任,因災區阻隔,沒有什麼呈文報上,這使鐵保感到十分煩躁。他知道山陽一帶災情最重,問題也最多,深怕李毓昌年紀輕、閱歷淺,從而把事情辦糟,也曾萌動了派人把李毓昌換回來的想法。恰恰在這時,一位親信幕僚推舉了一名典史。鐵保拗不過親信幕僚的面子,就答應時機成熟,將那位典史派往山陽去接替李毓昌。正準備下達調換令的當口,撫臺衙門轉呈的李毓昌自縊呈文遞上來了。鐵保拿著呈文,心中很是一陣不快,因為李毓昌雖然官階不高,只有七品,但畢竟是自己選派的專員,他在任所暴卒後,理應直接向總督府報信,由自己發落才是,為什麼一層層地從府到省、再由省到督?這不是明明不把我這個總督放在眼裡嗎?不過,再細看呈文原件,這個案子倒是被列為重案,經過了一道道衙門的詳查,說明了江蘇省各有司衙門並沒有等閒視之,按照程式來講也沒有什麼失禮的地方。究竟應該怎麼辦呢?不管怎麼說,那李毓昌是自己一手選派的,自己曾對他寄予了厚望,現如今,他卻吊死在山陽任所內。鐵保一時確實是犯了猶豫,便招來那位親信幕僚商議。那位親信幕僚的腦子似乎特別地好使,他這樣對鐵保分析道:“大人,那李毓昌年紀輕輕,突然自殺,原來是應該細究的,但江巡撫汪大人卻只將死因查明,並沒有詳追他為什麼要自縊,這裡恐怕就大有文章了。卑職以為,也許是這位李毓昌在查賑過程中自己有些不檢行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