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大漢不能再有丞相(1 / 3)

小說:舍弟諸葛亮 作者:浙東匹夫

諸葛瑾和關羽合計了一下,便打算從合肥啟程去武昌巡視幾個月。

這樣既方便後續跟劉備、諸葛亮磋商大事,也便於應對荊州方向未來可能的變故。

不過,他們還沒啟程,就在合肥接到了劉備送來的第一輪書信,正是向諸葛瑾請教後續勸進封官諸事宜的。

正好關羽、魯肅也都在一起,倒是省掉了信使一家家跑、一家家蒐集意見了。諸葛瑾就順勢在合肥的幕府舊邸內,跟關羽、魯肅開個閉門會議,先統一內部意見。

劉備和諸葛亮、龐統的想法,都已經在信上匯總梳理過了,諸葛瑾就先和關羽他們仔細拜讀了一下,同步一下情報。

得知龐統勸劉備先讓盟友上表勸皇帝給劉備封王、以投石問路試探天下反應,諸葛瑾對這個建議也是非常贊同。

“此論甚善,主公如今威望正盛,是要藉機顯露一下聲勢,王霸道雜之,才能更好收攏天下人心。”諸葛瑾隨口點評了一句,然後又忍不住發揮穿越者的先知先覺,直接報答案讓關羽、魯肅參詳一下,

“主公和二弟應該還沒想好勸進封王究竟用什麼名號、這信中並未提及。依我看,勸進表不如就寫‘漢中王’,當年高祖封為漢王,封地也包含漢中,後來北伐復定三秦,滅章邯、司馬欣。

如今主公也佔據了漢中,若勸進者直接請封漢王,未免落人口實,加一個字叫漢中王,就剛好合適。”

諸葛瑾也不用幹太多活,直接把確定勸進的具體名號的“定策之功”給搶了,這種有現成答案可抄的事情,幹什麼不抄

關羽和魯肅聽後,也是覺得此號果然貼切,同時對子瑜的見識敏銳愈發佩服。

到底是以見微知著、洞若觀火聞名天下的大賢,剛看信看了幾句話,立刻就想出了改良之策。

“漢中王這個封號甚好,實在太貼切了。哪怕最終要辭讓,光聽聽也漲威風。”關羽都忍不住捋髯讚歎。

這一點便就此揭過,眾人繼續看信討論,細化後續的細節。

諸葛瑾看劉備信中,還請教了他一個疑難問題。就是劉備想知道、如何給麾下文武表奏官職,才能防止太過得罪許都朝廷中殘存的忠漢派、以免打擊面過大,把許都的文武都逼到曹操那邊去。

這個問題,劉備已經跟諸葛亮、龐統都商討過了,但是沒有準信,就想多聽一些人的意見。

諸葛瑾看了之後,也有些為難,但他知道自己要是不表態的話,魯肅也未必敢表態,他就先說幾句拋磚引玉的:

“雲長,子敬,這事兒倒是挺棘手。我有些許淺見,你們也幫著一起參詳——你說主公上表時,若是能避開朝中那些依然忠於大漢、並非阿附曹賊的官員的職位,是不是能避免此番表官得罪太多人”

諸葛瑾之所以有此想法,自然也是想發揮穿越者的先知。比如他看過史書,知道後來鄴城舉義反曹時,有少府耿紀、丞相府司直韋晃等一批人舉事。

既然劉備擔心亂表官打擊面過大、把過多的人逼到對面去,逼成鐵桿擁曹派,那麼這次就能讓人打探一下耿紀、韋晃這些人如今是什麼官位,然後表官時避開這些職位。避免他們產生“將來劉備得了天下,肯定會用他手下的人擠掉我們的位置”的擔憂。

當然,諸葛瑾也知道自己這個建議其實有點難以解釋和執行,比如為什麼要避開這些人、為什麼不避開別的人。所以他只是關起門來用商量的語氣拋磚引玉。

實際上他知道這樣做肯定不行,但只要啟發了魯肅,然後由魯肅幫他完善、拿出準則,這事兒就依然可為。

身邊有智囊,就該這麼用。穿越者的先知只負責啟發和挑頭,查漏補缺就靠諸葛亮、魯肅這種有真本事的補完。

果不其然,魯肅聽了這番話後,略一思忖,便覺得操作性實在太差了。在哪些官能表、哪些官不能表的問題上,劃線標準難以掌握。

魯肅便謹慎地提醒:“使君所言,用意固然是好的,但要想實施,卻頗為不易。我們怎麼知道許都諸文武中,有哪些是鐵桿擁曹的、哪些是依然心向漢室的要想打探出真情,實在是太難了。

其次,就算我們打探出真情,如果表官時刻意避開某些人,要是被曹操看出端倪,不是反而害了他們所以,愚以為,表官時如何劃線,還是要有準則。”

“那依子敬之見,怎麼樣才能有準則呢”諸葛瑾被反駁,也是一點都看不出不快,應對起來依然是樂呵呵的。

他本來就是提個思路,給下面的人指個方向。至於具體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