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3 / 4)

小說:超級程式 作者:指環王

們講了多少年的減負,效果不理想,這裡面也有個觀念問題,學生自己怎麼對待學習的負擔、壓力。這個故事裡的吳宋,在調節著他自己的負荷,他並沒有去拼題海戰術,沒有長期把自己繃得太緊,事理比較好理解,弓滿易折,或者會使弓失去彈性,他如果拼來拼去會不會也厭學掛科啊。不止一個狀元總結道,任何一本中等水平的輔導書都能覆蓋高考內容的98%以上,每個科目如果能把一本書的習題及其思想方法徹底鑽透,應付高考已遊刃有餘。當然了,做到這個徹底鑽透十分不易,需要一定的重複,庖丁也是在殺了成百上千頭牛之後才能達到目無全牛的境界。不少學生也因此陷入機械重複的誤區,不停地做題,最終卻是收穫不大。我就親眼見過一些學生,習題集一本一本地做,在考試時遇到過幾次的相同型別,甚至是一模一樣的題目卻依然一錯再錯。做題是為了掌握知識與技能,而不是看著一大摞做過的習題集獲取某種虛無的心理快感,哈哈,這些題目我全都做完了。習題像風吹過一樣從腦子裡流過,最終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每做一定量的題目,我們都應該稍微停留一下,問問自己在這些題目中學到了什麼,這也是題目在腦海中醞釀發酵的過程。做題、思考、再做題、再思考。這樣迴圈上升的方法是極有效的。也有些學生走上相反的另一個極端,套路化,或者說是招數化。做了大量的題,有學生就會分析提煉出種種套路。怎樣的題目用怎樣的方法,頗有些見招拆招的味道。應該說,這樣做還是很有效的,比起單純拼題的那種做法高明些,尤其是對付陳題、舊題,高考中也確實會出現這種題目。但是,套路化的最大害處在於它會擾亂你的知識結構,使你捨棄對本質規律的透徹理解,對題目的思考扭曲為一種程式化的過程。高水平的出題者,會將各種題型重新拆分組合。創造出新的題目,套路、招數之類的應對策略就會徹底失靈。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應對高考要以無招勝有招。我講的我兒子,他還是有很高明的地方。他對我曾經說,他特別善於做那種大題,特別是感覺能對付那類模糊的題,初中時一次化學考試竟然考了98分,老師還特意把他找去,誇獎他答得好,超出了老師的想象。這樣看來,他的夠用就行,就顯得有些底氣,有了自信。

吳為講到模糊題,引發了阿輝的聯想,他想起倚天屠龍記裡有個情節。讀後印象非常深,趙敏率領武功高強的一隊人馬冒犯武當,偷襲張三丰竟然得手,使他失去臨場迎敵能力,這時張無忌站出來。張三丰竟然當著眾敵現場教張無忌自創的太極劍,現場演練竟然問忘記了多少,張無忌隨練隨忘,最後竟然答到全都忘記,張三丰笑道,那就好,這才是得了真傳神韻。他想到了自己對模糊的理解,與吳為講的經驗不謀而合,不由得露出心靈共鳴的笑意。

只聽臺上的吳為繼續講道,學生在高考前這個階段,不易過度耗損,這樣會失去後續發展能力,應該給自己留有餘地,人生不只是面對高考這一關,拼搏耗損過度會造成自我損傷。在人生的學習階段,學習是什麼?是接受吸納前人的東西,學的再多也只是從知識海洋中舀取一瓢飲,在這個階段就採用拼血本損害自我造血機能式的做法,我總感覺是不是有些不仁不智,不划算,現在還到處推崇張揚這樣的做法,象有的學校對學生採取半軍事管制的辦法,象勞教那樣對待學生,學生意志拼盡了,得了高分也上了名牌,結果卻出現了比較大面積的厭學症,在名牌大學離開了老師的催逼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接二連三出現掛科甚至遭到退學命運。更多的學生要繼續讀碩讀博步入社會,將要面對難度更大的創新要求,需要去超越前人時,反而動力、拼勁不足,不如前人了,是人生的精華提前耗竭的表現。有些人講起別人的東西滔滔不絕,說到自己的貧乏蒼白,很值得我們當學生的引以為戒。我們當學生的自己怎麼面對高壓,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和應對辦法,說的直白一些,別人給你加壓,還有一個你自己如何對待所加壓力的問題,有一個自己如何把握應對的問題,也不要一味窮於應付或者在那裡怨天尤人。有多少學生面對高考,會想到自己能夠做什麼怎麼去做的問題?國內有所中學組織全校學生早讀,讀的是奧巴馬在美國一所中學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核心思想就是講學生們應樹立自己的責任意識。與要為這個世界創造點什麼的意識比,吳宋提出夠用就行的觀念,讓我們感覺似乎不那麼崇高,但他能從自己實際出發,表現出的是為自己負責,走自己的人生路,也不失為人生的一種明智抉擇,聽起來似乎拼勁不足,只緣未到拼搏時。要知道,書是讀不完的,知識也是不可能學盡的,人生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