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3 / 4)

小說:超級程式 作者:指環王

義給人的感覺太寬泛。在人的腦海中浮現的某種概念、想法、念頭,都屬於意識,但不一定就是生存意識,不一定與人的生存有關。我們知道在遙遠的太空中存在某一天體,但這種瞭解對我們的實際生存狀態產生不了任何影響,所以,需要對生存意識加以進一步的限定,也就是限定我們的分析範圍。應具有如下特徵的意識,才屬於生存意識:

1時空性。生存意識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環境內形成的意識。這種意識對人的生存狀態產生實在的影響,不能離開時間和空間環境。從時間特徵上看,是在在當前和今後一定時期內,可以對自身的實際生存狀態發生影響的意識。同理,作為意識內容的事物、事件。也只有在一定的空間距離內,才能對自身的生存狀態產生影響。生存意識排斥虛無縹緲的意識,比如虛幻的意識。但是隨著時空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出現原來認為虛無縹緲的東西,變成對實際生存狀態有真實影響的因素。所謂幻想變理想、理想變現實。就驗證了這個道理。根據這個道理,由於人們的生存環境日益開放和複雜化,對人的生存狀態發生影響的因素日趨複雜化,生存意識領域的內容也將更加多樣化和複雜化,人們應當以開明、開放的態度對待生存意識的這種變化。

2有效性。人的頭腦中常常會出現某種飄忽不定、若即若離的意識,再如,人處於彌離狀態時,由於求生的渴望也會對某種飲食產生敏感需求。但這種意識對實際生存行為已經產生不了有效的支配和約束作用,因此不屬於這裡考察的範圍。生存意識是能夠對生存行為、生存狀態、生存處境產生有效影響的意識。

3價值性。生存意識是對人的生存價值的觀念反映。生存意識一經形成,即對人的現實生存狀態、生存處境產生所謂好與壞、正面與負面的影響。

4系統性。圍繞人的生存的各有關方面,形成比較系統、完整的生存意識,以應付各種型別的生存需要。生存意識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多樣、由低階到高階、由幼稚到成熟、由片面到完整的構造系統。

5時代性。生存意識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因時因地因境發生相應的改變。每一個時代都有與之相適應的時代意識。在農業經濟時代中,身強力壯就是生存資本,看重的是人的體力。在工業經濟時代,注重的是人的手工技能,生存意識集中表現為手工技能意識。在計劃經濟時代。人們的經濟行為是聽候安排,面對某種變化時表現為“別人還沒有告訴我怎麼做”的被動意識。在市場經濟時代,面對變化則是表現出“我還沒有決定怎麼做”的主動意識。

吳為研究生存意識。是為了更充分的解釋生命的意義。他認為,我們不能脫離大自然規定給人類命運,改變生活中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但是我們可以透過解釋生命意義的方式,改變我們對生命的感受和體驗。面對當今世界複雜多變的生存環境,我們必須學會新的生存本領,掌握新的生存智慧,在看上去很正常、很平淡無奇的生活之中,創造出一種新的感悟。昇華我們的人生意境,營造我們的人生樂境。包裹著生存意識的生存現象具有客觀性。外在於人們的主觀感受、態度而獨立自存,因而可以排除人為性因素的影響。生存的實際狀態是以一個個孤立的生活片段、生活情節而展現於人們面前。人的生存價值、理念,被現實的存在形式所分割,使存在於片段之中的意義,不一定為行動者所知,或者說不一定為行動者所明確意識到。人的生存現象的原始存在形式,是現象之間相互處於割裂、分離、分立、零散的狀態,相互之間的聯絡若隱若現,現象的價值意義處於隱蔽狀態。人們對現象所蘊涵的具有價值意義的資訊知之甚少。“我怎麼沒有看到?”“我怎麼沒有想到?”“我怎麼沒有做到?”這是人們時常感受到的遺憾。從基本的生存事實、生存現象入手,進一步揭示現象世界的社會內涵,這種分析方法如同馬克思所說的是一種“需要在顯微鏡下所做的瑣事。”剝掉生存現象的外表,從靜態上看可以注意到現象的整體性和內部結構性;從動態角度看,則可以看出現象演化序列的內在軌跡。對生存意識的解析,是對生存事實、生存問題、生存現象、生命過程進行系統的“文化再現”活動。隨著時間的流逝,現象世界的演化,一方面伴隨著現象鮮活特性的逐漸喪失、消失,現象、事實在人們心目中的“份量相對變輕”了,時間是最好的“消解劑”;另一方面,作為具有文化價值的東西,則得到繼承、積澱、儲存、傳播。現象世界又不斷注入新的現象,引起人們的觀察和思索。實現文化上的創新,相對較有份量的東西進入人們的視野。現實的行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