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事求我啊,你看見我穿官服了吧,有什麼事你開口,我也不能白拿你葡萄,你快說,你有什麼事。園丁說我什麼事也沒有,我就是想讓你嚐嚐啊,他說你還是讓我幫你點什麼忙吧,要不然我白拿也不合適,所以那要不我給你放下吧,就放下走了。這個園丁就更失落了,接著他看見有恩恩愛愛的小兩口過來了,他就想這個年輕的女孩子肯定是愛吃這個新鮮水果,他就捧著這個上去,很殷勤的給那個少婦,說你趕緊嚐嚐我的葡萄怎麼樣,那少婦接過來以後,一吃,喜笑顏開,還沒說話呢,她丈夫就虎視眈眈地盯著這個園丁,說你什麼意思,園丁一看轉身就跑了,也顧不上問這個滋味怎麼樣了。他太鬱悶了,鬱悶到最後看見有一個穿著破衣爛衫,肯定不富貴也沒有名位,同時他也沒有美色,一個老頭過來了,他在絕望之中捧了一大抱葡萄過去了,說你想想嚐嚐我的葡萄嗎,這個老頭接過來,一顆一顆地吃,一邊吃一邊讚美,說這是天底下最好的滋味,你這個葡萄種得好,這個葡萄又多汁又甜美,這個味道跟所有的葡萄都不一樣,高高興興把葡萄吃完了以後,揚長而去。這個園丁特別高興,他覺得一天下來,只有最後的這個老頭,真正懂得了葡萄的滋味。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葡萄就在眼前,但是我們已經失去了本真品嚐它的心願,我們認為這個葡萄的背後,一定有著某種寓意,要麼是為利,要麼是為名,要麼是為色,人怎麼能沒點兒目的呢?所以在我們計較內心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葡萄的美味。其實這樣的寓言跟莊子給我們的啟發不一樣嗎?兩千多年的道理,莊子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呢?也就是說,人只有打破了這一切的世俗心,用你自己本初的那種願望,去遇合這個世界,這個時候,你才能夠體會到世界的真意(于丹心語)。
所以其實,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上,擺在我們眼前的機遇和美味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以什麼樣的生存狀態去解讀它。生命只是一段流光,流光在我們手中絕對的時長不會有太多,我們每個人再善養生也不可能滿百,但是,流光在手中的質量,卻因人而異。這種質量並不一定像我們想象的知識越多,財富越多,官位越多,它就一定有更高的品質,恰恰相反,很多時候,返璞歸真,用一顆天真的心,去面對世界,讓我們的生命回到赤子的爛漫狀態,我們的情懷可能開放,我們的心真正像透過齋戒一樣,可以破名破利,甚至達到渾然忘我。而忘我之境視為天成,當一個人個人的生命,與大道自然合乎一體,我們會在天成之境中,體會到生命至真至純的歡欣。
十、大道與自然
《莊子》中講了許多寓言故事,于丹教授認為,這些寓言故事無論是尖酸刻薄,還是諷刺挖苦,其中的奧秘只有一個,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事情與事情之間的比較,沒有單純的技巧高下之分,而只有境界優劣之辨,那麼這種境界的標準就取自於“大道合乎自然”。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于丹教授認為,大道無非是一種規則,每一個人年齡不同、境遇不同、學養不同、出身不同,每一個人走過的歷練不同、滄桑各異,所以每個人貼合大道之法,只有你自己的,而不能去看別人。莊子最終要提醒人的,是叫做“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謂之倒置之民”。一個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質世界中,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那麼這個人就徹底找不到自己內心真正的價值與力量。當我們為了一個輝煌的目標,或者為了一個誘惑的物質利益,一頭扎進去,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沒有退路了。在這個時候,我們才想到,來的時候為什麼憑著一種激情,憑著一個目標的吸引,而忘記給自己的退路做一點記號呢?其實這就是我們在大千世界中真正的迷失。
那麼人怎麼樣不喪失?怎麼樣才能不迷惑?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有限的流光真正進入不廢大道的自然呢?莊子的看法認為這個世界返璞歸真,也就是說要把外在提倡的道德先都少一點。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認為世間所有的道理法規,都應該是人們心中最自然的本真,而用不著任何外在的形式,而代表儒家的孔子卻告訴我們,禮儀是非常重要的。于丹教授認為,儒道相生相濟,孕育中國人格,儒家教給我們在世間的進入,一個人的自我實現,在土地上紮根,道家教我們在世間的出世,也就是說人格的超越,讓我們在天空上有飛翔的翅膀。
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正進入莊子所說的自然的大道之中呢?莊子說,虛無恬淡,乃何天德。一個人自己的行為做到虛無恬淡了,讓心靜下來,不慌亂,這就合乎天德。于丹教授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