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全縣的安定和案件偵破,相當於之前衙門裡的三班衙役、巡檢司和南監大牢的結合體,受政府和法院的聯合領導。局長的地位差不多就是唐宋時候的縣尉。
財政局都是管錢袋子的,跟之前的縣倉大使一樣。不過這個財政局長不再是跟縣倉大使一樣,受縣長隨意擺佈了。縣長想要用錢,每一分每一厘都要在財政局記錄的清清楚楚,留下字據。
文教局自然就是文人教育了,之前滿清官場的儒學教諭(正八品)、訓導(正九品),也就相當於是文教局的正副局長了。
農畜局,農業局和畜牧局的結合,江南重農輕畜,當然就是以農業當先了。可要是紅巾軍打到了西北,那些地方重畜輕農,這局裡的重點就要隨之發生改變。總之一句話,因地制宜,看情況而定。
稅務局,更是好理解。在文佈告上,梁綱對老百姓的解釋就是——稅課大使、河泊所官(掌收漁稅)等職的綜合體,掌管全縣所有的農商課稅事物。
最後的工商局,與農畜局一樣,也是一局兩體,是工是商,還是工商並舉這都是要看各自縣裡的具體情況而定。梁綱把交通築路和水利興修也全都歸到了裡面,在江南富庶之地,這個局的權柄是相當大的。
其次就是,梁綱要在縣級以下鄉鎮設立鄉長、鎮長,以及村長。這是不比清朝的什麼‘圖’、‘都’,等縣級以下區域劃分名稱,那些癟嘴的稱呼在鄂西江北時期曾搞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