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4 / 4)

到洞頭縣 的漁村岙口走走,會聽到一句順口溜:“奇巧真奇巧,木船用火烤,劃舟靠雙腳,動物滿船跑。”

在海灘,常看到漁民把木質漁船斜傾,然後在船底燃起熊熊大火。這時你大可不必呼喊“救火”,這是在為漁船“美容”呢!漁船在海上行駛時間長了,船底部會附生牡蠣等貝類,不僅影響航速,還會損毀船體,所以用火燒。

至於說到“動物滿船跑”,那就得費一番口舌了。海是“龍”的世界,“龍王”統轄蝦兵蟹將,是以海為生的漁民們心中的神靈。漁民把漁船幻化成一條木龍,船上不少部位以龍命名。漁船底脊最粗長的木料叫“龍骨”,這是全船關鍵處,猶如人的脊樑骨。龍骨接近船首處使之上翹的連線部位叫“龍根”,又因其位處船頭,也有叫“頭龍根”的。船頭兩根直豎的木條叫“龍鬚”,船板貼封其上,船首便更加硬挺堅固。船頭兩側還釘有一雙黑白分明的船眼睛,俗稱“龍目”,以利眼觀八方。作為民族圖騰的龍,在漁民心中既是神聖的,又是具體的。

除了龍,漁船上的漁具還有不少以十二生肖命名。“鼠橋”:用以穩固船桅的楔木,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牛”:船桅系風向標的繩索;“虎尾”:船尾部與龍骨的交接部;“蛇索”:網具底部在塗泥上拖的粗繩,形如蟒蛇,閩南語又俗稱“路蛇”;“車馬”:收放船錨的轉盤。閩南語錨的讀音為“碇” ,漁諺有“船無碇,人無命”一說。木質漁船放碇收碇靠人力,推著轉盤似馬、牛推磨,故有此名,也有的地方稱其為“拖牛車”的;“羊頭”:打漁繩的用具;“猴頭”:升降篷帆用的滑輪,喻其作用如靈巧的猴子;“狗腿”:為強化船體的硬度和拉力,在漁船後部加上的一根長木料,使船體後部呈上翹的形狀;“雞旗”:船桅的風向標用木料雕成公雞模樣,三角形的風向旗掛在雞尾,所以俗稱雞旗。有些船的風向標雕的是龍頭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