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邊站,而教師不夠,就抽調個別“根正苗紅”的小學教師補充。從此,學生們用不著學文化課,一邊讀《毛主席語錄》,唱毛主席語錄歌,一邊參加農業勞動,而上課時,領頭的叫:“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大家便齊聲喊:“萬壽無疆!萬壽無疆!萬壽無疆!”領頭的叫:“敬祝林副主席(指林彪)身體健康!”大家便齊聲喊:“永遠健康!永遠健康!永遠健康!”
“貧管會”最怕中學生忘本,除了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還特意組織了一次“憶苦思甜”活動,臺上請苦大仇深的老貧農講話,臺下讓全體中學生吃野菜、糠餅。當時,許多同學,也包括我,覺得此事很新鮮,便爭著吃野菜,還吃吃地笑。“貧管會”負責人看見了,便大聲地喊:“大家嚴肅點,大家嚴肅點,要講無產階級感情!”我們便真的嚴肅起來,但事後卻偷偷地吃帶來的餅乾。
經歷了上述三次不同方向和性質的造反,芙蓉中學變得“三不像”:不像學校,不像農場,不像放牛坦。學校的教學裝置及圖書檔案均遭毀壞,教室、寢室的窗玻璃幾乎全軍覆沒,而學生大量輟學,有些班級,全班只剩下20來人。校園裡原先種著許多芙蓉樹,每當秋季,樹上熱熱鬧鬧開滿了花,而這些花一日三變,早晨為白色,中午為粉紅色,傍晚為深紅色,遠看近看都很漂亮。然而,現在誰都沒有心情去欣賞這些花,而不少芙蓉樹卻莫名其妙地死去。
自然,芙蓉中學落到如此境地,這是“文化大革命”造的孽。然而,也恰恰是“文化大革命”,它卻讓芙蓉中學分享了造反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