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2 / 4)

小說:沸騰十五年 作者:中國長城網

1998年3月開通的,到1998年10月,使用者已經達到30萬,突破了設計容量;到1999年6月12日,使用者達到100萬,10月7日,使用者達到150萬。使用者增長後來到了實在沒有辦法控制增長得太快的地步。每個星期都在擴容,擴硬碟,擴伺服器,是分散式的,每擴一次都很複雜,許多使用者資料以及系統要重灌。的運營公司飛華的技術人員在沒日沒夜地加班。

張靜君也想過重新升級一套有更強負載能力的系統,但問題是丁磊和網易已經搬到北京去了,他們顧不過來。飛華諮詢過網景、微太陽、微軟,他們的要價都在幾百萬美元 ,飛華本來就不靠賺錢,此時,沒有理由拿出更大的資金來投入。

到1999年底,飛華又往裡面投了幾百萬元,從1999年3月開始,張靜君就開始向上面打報告要求電信投資,由於諸多原因,一直沒有批下來。

張靜君們只好想出路。起初,張靜君沒想賣,想透過融資的方式,將資金引進來,將做下去。

一撥,又一撥,這一撥沒見完,又來新的一撥,1999年下半年起,5?19行情和中華網的海外上市,讓整個網際網路概念炸了窩,而本就是投資人追逐的物件。張靜君那段時間平均每週都要至少見一撥投資人,IPO、期權制度、收購槓桿、投資顧問……諸如此類的新名詞衝擊著張靜君的大腦。

在這些尋求投資併購合作的人中,當時新浪的沙正治給張靜君的印象最深,沙正治提的策略也讓張靜君覺得最可靠,新浪和合並,兩個流量和影響力均在前三、而且還互補的網站將一起衝向納斯達克市場。但很不巧的是,沙正治在1999年夏天閃電下課,這一提議被擱淺。

更致命的打擊是,1999年9月,時任資訊產業部部長的吳基傳在兩次公開場合重申了外資不能進入電信業的禁令,網際網路屬於電信增值業務,又屬於電信投資的網際網路業務,不論從哪個角度上說,都賣不了。

張靜君一下子就傻住了。賣不了,可自己也不能把它養大,使用者增長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21CN的興起,廣東省電信部門希望重新起新的品牌,擠壓。

投資人一下子消失了,只有一個人,還是不斷的來找張靜君喝茶,這個人就是王兟。王兟是張靜君當時在的飛華公司的融資顧問安達信介紹過來的,此時的頭銜是高盛高科技事業部的經理,高盛此時是新浪的承銷商,高盛上下很看好新浪和合並的併購重組案,王兟本人更是分外看好,他認為是塊好資產,所以,即便有禁令在前,王兟也沒有退卻,他一次又一次的到廣州來見張靜君,和她討論看誰有可能接盤,怎麼接合適一些,多少錢張靜君覺得合適?

討論來討論去,王兟和張靜君都覺得有價值,成長性也好,既然廣州飛華養不起,不如賣掉。但問題出來了,誰來買?由於當時網際網路本身很難實現贏利,因此,買家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買下後到海外上市,但既然新浪不買?誰又會買呢?搜狐不太可能,他們很想自己做一套這樣的郵箱系統,而網易的可能性更不大,網易和163電子郵局之間的關係太微妙,太複雜,很難清晰。 。。

163.Net和TOM跨媒體平臺(2)

有一天,王兟又來了,他翻來覆去的和張靜君講,既然高盛買不了,既然海外資本不能介入,能不能在國內找個有資源、有能力、又符合政策規定的買家,讓這個買家先買下來,等政策鬆動了再讓這個買家轉手;王兟接著又說起自己對的喜歡,覺得這真是好東西。張靜君一下子聽懂了,王兟要離開高盛,他想自己買。

張靜君定睛看了看這個出生在雲南、多年留學海外,在香港工作,喜歡說笑話,有很強氣場的年輕人,心中充滿了疑惑。此時的王兟一臉嚴肅,正襟端坐,絕對不是開玩笑的事情。張靜君再問了一句:你真的想買?等得到確切答覆後,張靜君開出5000萬的條件。張靜君想,王兟不可能能出得起5000萬,因此,更多是嚇唬王兟而已。從理智上是要出手的,從感情上,張靜君多少有些捨不得,象張靜君的女兒一樣,儘管知道遲早要成為人家的媳婦,但還是無比抗拒女兒的出嫁。

想不到的是,王兟一口答應。張靜君多少有些驚訝,也多少有些慌亂,她隨即提出首付500萬的條件 ,並要求在一週內交付。張靜君在心理深處還是不想賣,她想借此逼退王兟,或者說她想看下王兟的實力。

張靜君報5000萬有她的道理。2000年,飛華請廣州資產評估公司對進行了資產評估,評估價是800多萬元。500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