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偶爾心血來潮做了幾個菜餅,也會拿幾個送給別人嚐嚐,就算是每家每戶都會做的年糕也不例外。
到了年底這兩天,大家紛紛做好了年糕,然後就會送出去一些也會收到一些別人送的。很快,顧安琪家就嚐到了各種餡的年糕,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核桃仁的,也有芝麻餡的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不能放進去的。花色更是種類繁多,千百年來中國的能工巧匠把木工做成了藝術,現在雖然快要後繼無人了,不過在這些年糕花色上還能隱約見到一些影子。
村裡的人家這麼一送一嘗,誰家的心思巧,誰家的手藝好,很快就比較出來了。顧安琪家這次新手太多,做出來的東西就技術上而言只能算是在中下游,但是有了亞瑟他們參與,大家聽說後覺得很驚奇,每個嘗過的人都會客氣地說聲好。
就算明知道是在說安慰話,聽著還是讓人很開心。
二十九忙碌地玩耍了一天,到了三十這天,要忙的事就更多了的。
大人們通常要準備年夜飯,做各種各樣的菜餚,而小孩子們就會幫忙貼春聯,貼完了就到處去點小炮仗玩,整個村子裡都是“乒乒乓乓”的聲音,盡顯過年時的熱鬧景象。
除了各家的事要忙,顧家聚族而居,整個村子基本上是一個祖宗傳下來的,這一日,祭祖就成了全族的大事。
年末祭祖儀式已經簡化,比較重要的工作是準備三牲五果。三牲常見的祭品是供上牛羊豬各一隻,不過富有富的祭法,窮有窮的祭法,有錢的就上整隻,沒錢的就上個頭,再窮的話用雞鴨魚也能代替。五果則是柑橘、蘋果、桂圓、甘蔗、香瓜之類的水果,只要寓意好就行了。
顧家灣窮得叮噹響的時候只能給祖宗們上供雞鴨魚,現在條件好了,自然用上了大三牲也就是整隻的牛羊豬。除了祭品以外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以前女人們是不準參加祭祀的,但是在婦女能頂半邊天以後,顧家灣的女人們為自己爭取到了參加祭祀的資格。
顧安琪聽說過有些地方就算到了新世紀依然不準女人參加祭祀,相比之下顧家灣這邊的女人就彪悍多了,雖然嬸嬸們閒聊時都是一幅“家裡女孩子太厲害了以後沒人要該怎麼辦?”的為難模樣,但是真的事到臨頭了還是支援厲害一點才好,畢竟虧這種東西,讓別人吃就好,自己幹嘛想不開要去吃呢。
如果真有女人想不開,把吃虧當做享福,把忍耐當成美德,把生活過成了煎熬,嬸嬸們當面肯定把人誇得千好萬好,安慰她現在吃點苦算什麼日子還長著呢她這麼好的人以後必有後福,背後指不定怎麼笑人家傻呢,現在都過得不好還能指望以後嗎難道辛苦一生等閉了眼到地下去享福才是幸福的一生?笑完了私底下肯定還要點著自家女兒的額頭教育:以後可千萬不要像某某某一般活成包子樣。
雖然當面誇獎背後吐槽這種行為不值得提倡,不過想不開的人通常找的是認同感而不是反對意見,所以這事就算不厚道也沒人會當面說些戳心眼的話。
因為強悍的基因代代相傳,顧家灣這邊明顯就是西風壓倒了東風。反正有些事看多了也就習慣了,習慣了也就沒事了,女人們可以習慣,男人們同樣可以習慣,東風壓倒西風可以成為傳統,西風壓倒東風時間久了照樣可以成為傳統,不管家裡吹什麼風,只要夫妻兩人樂意,外人也管不著。
說實話當男耕女織的生活模式被打破以後,家庭中的男女關係必然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不是誰想要阻止就能阻止的。
至於說一時沒能跟上時代變化的,倒也用不著多擔心,這些年發展速度太迅猛,幾十年時間就走過了別人用幾百年時間走過的道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可不是一個兩個。
反正男女之間的事,通常是什麼鍋配什麼蓋,不需要旁人多操心。
顧安琪此時也不用操心這種閒事,她要操心的事比這重要多了。
年末祭祖結束以後,三叔祖召集各房主要成員開了個家族會議,顧安琪也被要求列席了。家族會議上家長裡短零裡零碎的事說了很多,不過那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議題就是顧家灣該怎麼賺回更多的粉紅色毛爺爺。
顧家灣這邊既不是近郊交通也不太方便,一向發展比較慢,農業收入少,錢永遠不夠花所以家家都有人出外打工去,近的就在鎮上,較遠的就是顏城市,當然更遠的北漂南漂也有不少人去。
不過自從柏油路修到了村門口,交通方便了以後,特別是隔壁鎮有人搞了特色種植賺了錢之後,三叔祖和村裡人的心思就活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