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也都在提醒著楊易:“你也曾經是和他們差不多的人!”
“邁哥沒有忘記他的承諾,兄弟們也沒有忘記大夥兒的使命,為華夏延續政統,為萬千生民立命,我若只是再為自己還有楊家的富貴,如何對得起邁哥,如何對得起正在奮戰的兄弟!”
不知道有多少個夜晚,當薛復心中開始萌發張邁給與他的賞賜與地位是否能夠匹配自己的功勞時,他也會想起自己幫助一些鰥寡孤獨者時的場景。
在有些時候,是由於張邁牽頭,部下們不好不響應,比如張邁掃雪了,石拔就不好不出城伐薪,薛復聽說後就不好不到金城外,幫那些窮苦牧民們解決他們在冬天的生計問題,看視一下那些凍死凍病了的牲口。
不過也正是那些雪中送炭的場景,讓薛復的心裡總能時時想到自己身為奴隸時的困頓,想起自己歸附張邁的初衷,每念及此,他就會趕緊向他心目中的真神禱告懺悔。
“要建立一個地上的天國,只有元帥才能帶領我們這樣做!而正在努力地建立一個地上天國的,全世界也只有元帥在帶領我們這樣做!”
不止是楊易、薛復,石堅、石拔他們,也在每一個冬天,每一場大雪,每一次嚴寒之中沖淡了自己對物慾的追求,加深了他們對榮譽的看重。而且這一份激情也並不只是存留於嶺西老兵當中,那些從疏勒、溫宿、龜茲、高昌等地徵入部隊也都受到了感染,就連歸附不到半年新近崛起的河西五將還有他們的部屬,也有一部分受到了感染,響應著張邁的號召,模仿嶺西老兵的行動,在其駐軍所在地儘自己的能力收容幫助當地的貧困農夫與牧民。
也就是在這一年的春天,郭威踏上了蘭州地面。
不過,此刻的他不再是軍人裝束,他的身份,是一個商人的扈從,而那個“商人”,卻是後唐名將石敬瑭的心腹謀士桑維翰。
第六章 攻守同盟
宗教的力量是強大的,哪怕是在兩國開戰、壁壘森嚴的時期也沒法徹底切斷宗教交流,何況在後唐與天策軍普遍開始議和的階段,隨著邊境交流越來越頻繁,隨著雙方關係的轉暖,關中與河西的佛教徒交往也就變得越來越密切。
天策軍的宗教政策是由魯嘉陵在進行實際操作,遠在涼州大會之前他就已經派遣僧略潛入到中原,不過在那種形勢下決定了其規模不可能很大,而且派出去的僧侶不可能是真正的大師,只是屬於雞鳴狗盜之才,這種人不可能接觸到真正的高層,隨著雙方關係的轉暖,魯嘉陵開始調整策略,並準備有計劃地向中原地區進行滲透。
不過,他的第一步行動不是“派出”,而是“邀請”。如果一開始就向中原地區廣派僧侶,魯嘉陵擔心會引起中原有識之士的警惕,所以他反其道而行,在涼州大會以後便暗中促使涼州天寧寺與大昭寺、蘭州開元寺、鄯州弘德寺、沙州三界寺、疏勒普法寺等大寺的名義,向東方諸叢林發出邀請,延請關中、河東、嵩洛、巴蜀乃至江南的高僧大德前來西北取經講經。
魯嘉陵在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對張邁說:“如果中原的僧侶來了隴右,那麼我們的僧侶再去中原,就變成有來有往、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張邁對這個辦法完全不加牴觸地表示支援,因為他對天策政權有充分的信心,不怕後唐方面的滲透,從魯嘉陵已經收集到的情報他判斷李從珂還遠不是一個有能力純熟地運用宗教力量的君主,越多的有識高僧入境,反而會幫助西北提升整個文化的層次與底蘊。但是如果河西的僧侶能夠進入中原,那麼對天策軍情報系統的建立將大有幫助,將來有可能的話,甚至還可能借此影響中原的輿論走向。
不過西北這時相對於中原來說可以說是一片荒涼,如何吸引中原僧侶前來呢?張邁對此頗有顧慮,魯嘉陵卻笑道:“元帥,你過慮了,只要我們放出訊息出去,發出邀請,中原的僧侶一定會有很多人響應的。”
“為什麼?”
“因為我們這裡,有經書和佛跡啊!”
張邁哦了一聲,恍然大悟後又自嘲自己腦袋塞住了。
確實,西北的經濟狀況暫時來說十分糟糕,但佛教界雖然有許多和尚見錢眼開,但每一代也都有不少真正的高僧是潛心於宗教的,而對這些僧侶來說,古版經文與佛徒聖蹟對他們來說無疑有著世俗中人所不能想見的吸引力。
由於天方教東侵的步伐被張邁遏制在蔥嶺,疏勒、于闐、龜茲、高昌以及沙州等佛家勝地都完好地保護了下來,一些中原所難見到的古版經文,以及與佛教有關的雕塑洞窟、浮屠寶塔等等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