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同是也想趁大漢忙著對付匈奴的這功夫,把這三個二五仔給收拾掉。
雖然北魏沒有直接對大漢宣戰,但實際上也差不了多少,本來朝堂上諸公還在尋思要不要和皇帝商量商量,直接調兵支援三國——實際上匈奴的地盤離那三家幾乎就是挨著,大漢真動手也不需要再費什麼氣力,直接把那幾十萬大軍中的一部調過去就行。
沒想到的是,大漢的軍隊還沒動,那鮮卑三國自家的軍隊就給北魏大軍一個非常深刻並且難忘的教訓。
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秦朗和自己的弟弟秦明望著遠處的營寨一陣嘲笑,對面的兩座大營,就是北魏派來的尉遲部和呼延部兵馬——據說這是北魏內部除了拓跋部之外,最能打的幾家中的兩家,他們代表了北魏最頂尖的戰力。
可就是這樣一群北魏精銳,在自己兄弟所率領的兵馬面前,根本連一個回合都支撐不住。
不是北魏的兵馬太爛,而是對面沒有一個人能夠阻擋自己兄弟兩人,使得兩人可以從容的帶著手下兵馬在北魏軍中來去自如。
要說這對兄弟,正是虎衛軍校尉秦宜祿的兒子。
長子秦朗,次子秦明,兄弟倆雖然不是雙胞胎,但卻長的極像,加上長年修煉歲月幾乎無法在兩人身上留下什麼痕跡,這唯一能夠看出差異的地方也消失不見,所以不熟悉他們的人很難分清哪個是哪個。
為此,秦明主動留了一嘴大鬍子,顯得比自己的兄長要彪悍許多,甚至連兵器都選了狼牙棒這種看上去就很兇狠的傢伙。
當時他這造型一出來,劉軒嘴裡直接就喊出一句‘霹靂火’,使得秦明雖然沒有真正上過戰場就混出了一個外號出來,倒也算是少見。
這些人都不曉得劉軒是因為什麼喊出這麼一個稱號的,除了黃月英。
可就連劉軒都沒想到,自己隨口喊出的一個外號,實際上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尤其是秦明本身。
如果說以前大家喊秦明為霹靂火,是因為天子的那句隨口之語的話,今次這一場戰打下來,別人不說,這些從屬於大漢的鮮卑人就覺得這外號非常貼切。
秦明在戰場上兇狠迅猛,就連施展的招數是這般,一棒子下去,就算沒把對方砸的腦漿迸裂,也會在其身上爆起一團火光直接將其燒成灰燼。
也正是秦明在戰場上這般兇悍,鮮卑三國聯軍才會勝的這麼輕鬆。
而他們兄弟倆會在這裡率領鮮卑軍隊與北魏打仗,這事情其實還是與劉軒有關。
當年鮮卑三國依附大漢,劉軒和群臣商討出了同化的計策來收服三國,其中就有大量的向三國輸送人才這一條。
別的不談,這軍事人才是三國最為迫切需求的,可這蠻夷國家哪個有能耐的願意來?倒是秦宜祿久在劉軒身旁,曉得一些關鍵,就建議把自己兩個兒子送過去,幫助鮮卑三國訓練軍馬,同時也讓兩個兒子分別得封了校尉——否則以目前大漢人才濟濟的情況,這兩個小子想要正常升遷到校尉級別,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更何況那陣子大漢也沒什麼戰事,兄弟倆就算有能耐也沒地方展示,還不如送到鮮卑三國那裡去好歹能劃拉點功勳。更重要的是,北魏與鮮卑三國當時關係挺緊張的,要是打起仗來,兄弟倆就不怕沒有立功的機會了。
沒想到的是當時沒打起來,結果這時候卻打了起來,可好處也不是沒有。兄弟倆在這裡多年,在鮮卑軍中也頗有聲望,雖然兩人不是鮮卑人,可統率兵馬卻沒一點困難,就是因為在這地方待的夠久。
正是這種情況,使得北魏出兵的時候劉軒連援兵都懶得派,直接傳訊給兄弟倆,並且只說了一句:“機會有了,自己好好把握!”至於旁的什麼是半句也沒提,劉軒相信這兄弟倆明白應該怎麼做。
最終兄弟倆也沒有讓他失望,尤其是秦明,還真的表現的霹靂火一般,真真是意外的驚喜。
只是這事情之後劉軒就開始唸叨:“霹靂火有了,啥時候再蹦出來個豹子頭?我那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位置還空著呢!”(未完待續。。)
第62章外籍兵團
第62章外籍兵團
實際上劉軒沒必要非得等到那個時期,然後非得等那位原主的出現,他大可以找個人直接培養成嘛……前提是這個人姓林,至於名字?那個是可以改的。
比如秦明,這個就不是原版的那個霹靂火秦明,但並不妨礙劉軒把他培養成自己記憶中的那種形象——雖然他實際上並沒有下什麼功夫,僅僅是隨口唸叨了那麼一句。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