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最後發展成現在這個狀態,實際上劉軒也滿意外的。當然,對於這種變化他是非常喜聞樂見的就是了,就連黃月英也覺得有趣,甚至還給秦明打造了一柄上好的狼牙棒——秦明用的那就是黃月英特意給他鍛造的。
說白了,這倆人都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做,自己給自己找樂子的那種人,這麼有趣的事情,他們當然會支援。
而對於那位豹子頭,自然也是期待滿滿,只是離著那個時代實在是有點遠,又始終尋不到合適的人,漸漸的就把這事情忘了,若不是秦明這次立下大功,保不準再過幾十年,兩個人都想不其這事情了呢。
“這麼來看,這山寨的不見得就比原版的來的差!”
原本劉軒喜歡收集名人,因為這些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號的人物,本身資質就不一般,他們自身基本都有過人之處,這種人培養起來自然要簡單的多,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形成戰力,保證劉軒計劃的順利施行。
事實上也是這麼發展的,劉軒收的這些人,最後能夠留下來的無一不是人中俊傑,在修煉上也是進境飛快,眼下他手下這幫文武,大多都已經跨過了從人成仙的那個門檻,雖然沒有什麼天仙修為的高手,但大量的地仙足以保證大漢此時的強盛了。
實際上,就算大漢現在研究不出星際戰艦也擁有相當的戰力了,起碼修真帝國要是不派正規軍前來,是別想在大漢面前討到便宜的。
不過此時的大漢的狀況和後來的宋朝差不多,自保能力是有,但是不具備擴大戰果的能力。
也就是說,就算大漢可以一次次打退來犯的敵人,但因為無法給敵人以足夠的重創,所以敵人不會傷筋動骨,那麼光靠磨也能把大漢給磨死了——隔三差五就打一場,誰也受不了,而且還要提心吊膽的擔心對方隨時進攻自己。
所以大漢雖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可劉軒還在催促,希望大漢變的更強大。
其中人才方面,劉軒雖然知道許多歷史名人,但這些人也不是說你想找到就找的到的。尤其是隨著大漢的重新崛起,整個歷史都走向了一個新的未知的前方,這些著名人物還會不會出現都是一個未知的事情。
如今秦明的事情倒是讓劉軒可以鬆一口氣,因為這意味著大漢的人才培養制度漸漸的完善了,可以自己培養需要的人才,劉軒就算再也得不到任何歷史名人的投效,大漢依舊不用擔心沒有人才可以用了。
秦明與秦朗坐鎮鮮卑三國,雖然鮮卑三國計程車兵不可能像大漢的禁軍這麼強悍,可畢竟是大漢的屬國,基本已經被同化的差不多了,這幾家的皇室的生活習慣也完全參考大漢王公的諸多規矩——因為是屬國,就算是皇帝也得降一個檔次。
同時這些皇室子弟接受的也都是最正統的漢學教育,你讓這些人現在說什麼鮮卑的一些習俗估計一個也說不出來,可要說大漢的諸多禮儀,他們的水平甚至不比禮部那些官員來的差多少。
可以說,這些人除了還頂著一個鮮卑人的名號外,和漢人已經沒有任何區別了。加上大漢這些年對三國的扶持,使得三國百姓對大漢有著極高的認同感,同時大漢還發動了輿論攻勢,讓很多人混雜在行商當中,暗地裡宣揚大漢的富碩,如此一來,許多鮮卑人也期盼著能夠去大漢定居——某些膽子大或者不喜歡用腦子的直接就說:大漢什麼時候把咱們都收過去吧。
這類言論,要是換在幾十年前,估計直接砍死沒商量的了,可現在不僅僅百姓再說,一些高官皇室子弟也在這麼說,這又能怎麼辦?
就算慕容氏、宇文氏、段氏的皇帝多麼的雄才大略,也抗不住手下人和自己完全不是一條心。
看看鮮卑三國中目前最有號召力的大將竟然是漢朝派來的教官,就可以知道目前鮮卑三國的君主面臨著的是多麼尷尬的情況了。
所以說,鮮卑三國併入大漢根本就是沒法逆轉的事情,這幾位皇帝並不是真的願意,可他們不願意也不行,若真搖頭說個不字,那麼不用兩天,他這個皇帝估計就會莫名其妙的身亡,甚至就算死了也不得安生,指不定會被寫成什麼樣子呢。
比如‘天子如廁,陷而卒!’這也實在是太丟人了些,用這種方式流芳百世可不是任何一個皇帝想要的。
所以,順應大勢才是這些皇帝該做並且只能做出的選擇,而在秦明和秦朗出兵之前,這些皇帝還真有點不安——若自己的這些兵卒打不過北魏的兵馬,又該怎麼辦?
雖然說秦家兄弟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帶兵打仗決定勝負的要素實在是太多了點,不是說你的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