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2 / 4)

小說:煮酒探西遊 作者:垃圾王

行者見他講口扭捏,不肯傳經,他忍不住叫噪道:“師父,我們去告如來,教他自家來把經與老孫也。”阿儺道:“莫嚷!此是什麼去處,你還撒野放刁!到這邊來接著經。”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勸住了行者,轉身來接。一卷卷收在包裡,馱在馬上,又挑了兩擔,下山去了。

這次傳的是白卷。悟空道:“師父,不消說了,這就是阿儺、伽葉那廝,問我要人事沒有,故將此白紙本子與我們來了。快回去告在如來之前,問他摳財作弊之罪。”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來!”

四眾急急回山。

佛祖笑道:“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即叫阿儺、伽葉,再傳有字的真經。

阿儺、伽葉二尊者復領四眾,到珍樓寶閣之下,再次勒索; 佛祖已經表態了的; 你再向誰告去? 三藏無物奉承,只得把唐王親手所賜的紫金缽盂送給他們; 雙手奉上道:“今特奉上,聊表寸心。”那阿儺接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 伽葉才去傳經。

唐僧終於把經取到了。但是; 準確的說; 那幾大卷,幾大馱,幾大捆; 幾大擔,都是中華大唐國長安唐太宗收。唐僧不過是個郵遞員; 幫唐太宗送了一趟貨而已。

唐太宗天天盼他取經回來; 好重做水陸法會; 超度亡靈; 以解殺戮之災。終於盼回來了; 太宗道:“御弟將真經演誦一番,何如?”唐僧便於雁塔寺登臺,方欲諷誦,忽八大金剛現身高叫道:“誦經的,放下經卷,跟我回西去也。”這底下行者三人,連白馬平地而起,長老亦將經卷丟下,也從臺上起於九霄,相隨騰空而去。唐太宗只好又選高僧,修建水陸大會,看誦《大藏真經》,超脫幽冥孽鬼。

唐僧取的那個經並不是他的經; 那是唐太宗的經; 那些經裡究竟寫的都是些什麼妙法; 他還沒來得急看呢; 扔下就走了; 他已經修成正果了; 得快快趕去接受如來佛祖的封賜!

唐僧的修行歷程如下:

1。 由金山長老啟蒙; (見附錄)

2。 由觀音菩薩點化; (見第十二回)

3。 由烏巢禪師傳授; (見第十九回)

4。 由孫悟空具體指導; (穿插各回之中; 太多)

5。 由如來佛祖封授。 (見第一百回)

如果唐僧沒有得到觀音菩薩的點化; 那他是成不了佛的。如果唐僧得到觀音菩薩的點化; 又有孫悟空的保護; 其實就可以成佛了。那麼; 有沒有烏巢禪師傳授給他的《心經》; 與如來佛祖封授不封授; 並不存在任何關係。

所以大家看西遊記都不太重視烏巢禪師這一段。

其實呢; 唐僧取的經; 早在第十九回就已經取到了; 他取的是烏巢禪師的經; 這個經才是唐僧的。唐僧一直修行的就是這個經; 這個經不是如來佛給他的。當然; 如來佛也沒那麼死板; 無論你學的哪一套; 都是可以來任職的。

唐僧一路上唸的都是《心經》; 無論他達到哪層境界; 都是他自己個人的修為; 這與如來封授給他的那個職務是兩回事。好比我們今天學位與職位的關係。

唐僧的學位達到了什麼級別呢? 第九十八回; 凌雲渡脫去凡胎; 標誌著他終於從一個凡人成了仙; 這個仙大概是最低層次的; 僅僅只是身輕體健; 可以飛了; 應該還不回具備孫悟空豬八戒那樣的變化功能。

唐僧脫去凡胎; 是接引佛祖指導他完成的; 這與《心經》的關係也不大; 那麼; 烏巢禪師傳授給他的《心經》究竟有什麼作用呢?“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可見; 這個經沒別的法力; 只是專門用來度過一切災厄苦難的。

前面我們講過; 神仙們的口訣都是些密碼; 一輸入密碼; 程式立即啟動; 馬上發揮功效; 這個《心經》也是的; 是由二百七十個字組成的密碼; 當遇到災難時; 須連續完整的一次性輸入; 一切災難都可以化解掉。

效果究竟如何呢? 唐僧一路上逢各種大難小災; 做過了無數次的試驗; 經驗證: 一切OK! 無一例失敗; 成功率100% 。

經雲: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