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世代務農,家境貧寒。北宋元祐六年(1091)應進士試,對策陳時弊,考官惡其直言,抑為:同進士出身“錄取”。自此歷任何並館陶縣尉,浙江龍游、山東膠州及登州掖縣縣令,勤政愛民,治績卓著,名聲遠揚,但得不到朝廷的賞識。宣和元年(1119),反對朝廷連結女真徵契丹,被貶提舉鴻慶宮,於是上表引退,擬在東陽山谷中結廬,以讀書著述終老。
然而事與願為,因在登州任上得罪過某些權貴,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撤職並軟禁在鎮江,不得自由。兩年後先後被委任為理教郎監理潤州都酒稅和巴州通判。靖康元年(1126)任磁州知州。時金兵入侵,太原失守,真定危急,赴磁州的一些官員以種種藉口不肯前去,只有宗澤率隨從幾十個人赴任。
到磁州後,積有極修復城牆,整治兵器,招募義兵,廣集糧餉,防止敵人進攏。不久,受到任河北義兵都總管,率軍救真定。宗澤先以神臂弓挫敵兇焰,後縱兵進擊,破金兵30餘寨,斬敵數百,所獲羊馬金帛全部賞將士。些時康王趙構赴金議和至磁州,宗澤叩馬勸止,乃留相州。是年冬,宋欽宗任康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為副帥。澤率軍趨李固渡,途中遇敵,大破之。
次年正月,率軍至開德,與敵人打了13仗,仗仗獲勝。建炎元年(1127)六月,澤以70高齡任東京留守,知開封府,招聚義兵近200萬,分署京郊16縣,與金兵隔黃河對峙。此時岳飛投奔宗澤,澤見而奇其才,給以500騎兵,要其奮勇立功。岳飛聽命而行,殲滅了敵人。從此岳飛就在宗澤部下南征北戰。
建炎二年正月,金人大舉入侵,澤妙半又大破之,金潰不成軍,盡棄輜重。自此宗澤威震天下,金入畏憚宗澤,都稱“宗爺爺”。建炎元年七月起,一年上疏24次,這就是著名的《乞迴鑾殿疏》,上疏中力勸宋高宗還京,以圖恢復北方失地,均為奸佞所阻。澤憂憤成疾,疽發於背。
宗澤明知自己病重,在世不長,卻還是念念不忘地請求趙構迴鑾開封,誓師北伐。臨終前,他對前來探望的將領沉痛地說:“我以二帝蒙塵,悲憤至此,你們多能殲滅敵寇,那我四而無恨!”直至斷氣,無一語及家事,惟連呼“渡河!渡河!渡河”而逝。子穎與部半岳飛護柩至鎮江,與夫人陳氏合葬於京峴山麓。後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賜諡忠簡。
在國難深重的時候,宗澤的死無疑是南宋巨大的損失。他去世當天,東京人士無不痛哭流涕,千餘名太學生慰問哭奠。朱熹敘述當時的情景,宗澤去世,剛入棺,士兵便蜂擁而入,弔祭三日不絕,大廳也擺滿了無數祭品,如此深得軍心民心!李綱在輓詩中也發出了“梁摧大廈傾,誰與扶穹窿”的哀號。而高宗獲悉此事,卻得意洋洋地表示,黃潛善與汪伯彥分任左右丞相,國事何須擔心?
宗澤即逝,高宗派投降派的杜充繼任東京留守,此人冷酷無謀略,一改宗澤所為。於是豪傑離心,前被宗澤招撫的義兵也因不滿杜充的倒行逆施而紛紛散去。宗澤苦心經營的開封防線不再是不可逾越的了,開封已經完全喪失抵禦金兵的能力。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滿江紅”是民族英雄岳飛留下的千古絕唱。
岳飛出生於北宋相州(今安陽)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一戶佃農家裡,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壓迫的漢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國,深入骨髓”,紛紛自動組織起來反抗。 從十二世紀二十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岳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韐募勇聚士,岳飛應募,但不久即因父親嶽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1126年冬,岳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劉浩命岳飛招安吉倩,岳飛不負眾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屬三百八十人。岳飛因此補承信郎一職。靖康元年(11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