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美子的好奇,重又吹到了我的面前。
我母親兩歲時外公去世,外婆靠在長沙一個大資本家的家中做女傭維持生計,把我媽媽拉扯大。在當時,女孩子是很少有機會受教育的,但幸運的是,那個資本家出錢,送我媽媽到重慶師範學校唸書,所以我媽媽成了一個讀過書、有文化的女人。
在和我爸爸結婚之前,媽媽有過一次婚姻。她的第一個丈夫參加過國民黨,他們的婚姻隨著他的被鎮壓而結束,並留下了兩個孩子,就是後來成為我的同母異父的哥哥、姐姐。爸爸是在湖南師範學院畢業工作後,經人介紹認識我媽媽的。儘管我媽媽比我爸爸大了五歲,那時還帶著兩個孩子,但是她的知識女性的氣質吸引了我爸爸。
父親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串聯到北京,當時他是湖南著名的造反派“湘江風雷”的第三把手——政治部主任,時年四十歲。
我小時候很崇拜我爸爸。在我眼裡,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爸爸年輕時參加過解放軍,立過軍功。從部隊復員後,進入湖南師範學院中文系讀了兩年書,畢業後在一所中學裡當語文老師直到退休。爸爸愛好文學,能講會寫,還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我六歲時爆發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他那時三十###歲,風華正茂,參加造反派,遊行、演講、寫橫幅、寫大字報,很是風光。記得那時爸爸常常是在幾千人上萬人的群眾大會上,腰間別著手槍,手拿話筒在臺上演講,好神氣好威風。他是當時湖南最大的造反派組織之一的“湘江風雷”的第三把手,是“湘江風雷”的“政治部主任”,主要是寫大批判文章、做演講。他沒有參加過打砸搶,所以日後在“文革”結束後的政治審查中得以過關。
印象中我爸爸是個喜歡錶現自己、愛出風頭的人。他很喜歡寫東西,在部隊的時候就寫過劇本、迷歌(一種民間文學體裁的作品),還發表過迷歌集。後來還成為湖南省文聯的民間文學協會的會員。然而很多年後,我家遭受了一場重大 “變故”,也和他的這些個性和愛好有關。
第九章 往日回首(2)
1960年8月27日深夜,我出生在中國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人民醫院。
那時正是全中國糧食極度短缺之時,從1959年開始的三年自然災害與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是造成糧食短缺的直接原因。饑荒對農村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從1958年到1962年這三年間,全國有九千萬以上的人參加了由毛澤東親自發動的運動。農村爭相謊報農作物畝產量,同時,全民大鍊鋼鐵,連各地的學校都土法制造鍊鋼爐,為了虛報產量,連各家用的鐵鍋、鐵壺都被紛紛收集去“鍊鋼”,極其荒唐可笑。我就出生在這一火熱的時代。長大後聽母親說,我生下來時連奶都沒有吃上幾口。
196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做了自我檢討,“大躍進”運動終於宣告失敗結束。然而,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 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中國再次陷入了混亂無序的時代。
十年###,“造反有理”的口號幾乎每日都能聽到,當時還剛剛進小學的我並不明白這句口號的真正含義,但外面街上的打鬥情形卻至今還記憶猶新。
60年代後期,正當資本主義國家的青年人對披頭士、滾石樂隊痴迷發狂之時,中國的紅衛兵小將們卻在高舉毛澤東語錄振臂高呼口號。“破四舊”的號令,引領紅衛兵小將上街打破所有的傳統。大街小巷,每日高音喇叭都在播送“最高指示”,人們的憤怒聲、悲哀絕叫聲不絕於耳。我從小就膽子小,所以每日都在心驚膽戰中過日子。文革之前兩三年,我幾乎從未走出過學校大門,因為外面太亂、太可怕了。
我的父母都是教師,我在五兄弟裡排行最小,從小受到母親的寵愛。我們的家就是小學校的舊教室,當時很多教師都由學校分配這種舊教室為住房。這種房子都是磚瓦蓋的平房,每間有三十平方米左右,腳下是土地,公共廁所在校園盡頭,廚房就是校園,我們一家七口人就住在這裡。由於湖南省地處長江中游,氣候冷熱分明,夏季酷暑,可以與四大火爐城市相比,我們住的磚瓦房夏天熱得像澡堂,而且,各種蟲子在房間裡肆無忌憚地橫行霸道;冬季寒冷,大地冰凍,睡覺時,身上穿著毛衣,再蓋上幾床棉被才能抵擋寒冷。然而,我們全家七口只能分開擠在兩張床上睡。
我童年時家裡糧食一直不夠,飯菜都很簡單,肉只能是偶爾打打牙祭。偶爾有點雞肉,母親也總是最先夾到我的碗裡。那個時候豬油常常被當肉吃。將豬油蒸熟後,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