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席爾瓦誘敵深入,大踏步後撤,死守巨木堡,令中央郡生靈塗炭,經濟遭受極大的破壞。
為了保證國家的持續發展能力,支撐今後的新一輪軍事擴張,丹西不能不死保閃特這個經濟資源、人口資源基地。
如果讓人破壞了閃特的經濟繁榮區,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不僅這場大戰的軍需供應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即便最後打贏戰爭,剩下的也只是一片瓦礫,沒有十幾二十年工夫,休想恢復元氣。
這也就是為什麼丹西要親率猛虎軍團主力出征,於大荒原上與戈勃特對壘,禦敵於國門之外。
在大荒原這種人煙稀少的地方開戰,無論打成什麼樣,都不會對後方造成什麼影響。
按丹西的設想,以破蠻岡為中心建立的營壘,是第一道防線。而卡住三條要道的軍事樞紐固原堡,則為整個防禦體系再加一道保險。
這兩處都囤積重兵,堅不出戰,嚴密把守。
在破蠻岡一線,因為丹西和安多里爾的謹慎用兵,戈勃特除了硬拼就是乾耗,沒有其他選擇。
因破蠻岡軍營的緊湊佈防,蠻族聯軍仍可以繞過這裡,直擊固原堡。
不過,如果發生這樣的形勢,丹西是求之不得。
固原堡的堅城比起破蠻岡的營壘不知道堅固多少倍,蠻族聯軍又缺乏攻城器材,烏姆遭受上次被赤拉維奇襲之苦,已經極其小心,加上丹西隔絕交通,不許出戰的禁令,戈勃特即使不顧傷亡地使用人海戰術,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攻佔固原堡。
更為可怕的是,倘若戈勃特如此用兵,若不能在五天內攻克城池,則面臨著破蠻岡猛虎軍團主力翻身反撲,與烏姆守軍前後夾擊的困境。
到那時,前有堅城,後無退路,恐怕遊牧聯軍將徹底被殲。
丹西的這一設計,從道理上講是非常巧妙的。猛虎憑力量稱王,雄鷹以靈活見長,各有千秋,誰勝誰負,關鍵在於揚己之長,攻敵之短。
丹西的兵力不足以完全抑制遊牧聯軍的戰略機動能力,戰區離繁華腹地越遠越好,故而他透過一線一點兩道防線,將遊牧騎兵的陸地機動空間鎖死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範圍裡,令對方的特長絕活無法施展。
這樣一來,猛虎軍團攻雖不足,守則有餘,僵持則恰好落入貝葉的算計,幾乎無懈可擊。
不過,看似十全十美的計畫往往存在意想不到的漏洞。
丹西的以上戰略設想建立在一個假設條件基礎之上——遊牧聯軍無法透過淚河水道衝進閃北腹地,直插猛虎自治領的心臟地帶。
馬背民族不諳水性、不善舟楫,非是特製船隻無法透過狹長而流急的淚河,坐小皮筏子等若是找死。而淚河水情複雜,兩邊的陰風沼澤無法提供給養和停泊,更是增添了運兵的難度。若沒有合適的嚮導以及知道造船秘訣的工匠,根本無法通行。
故而當安多里爾將疊瓦渡口碼頭付之一炬後,丹西等人以為萬事大吉、高枕無憂了,誰知道他們卻恰恰漏算了戈勃特取長補短,走水道進入閃特北部的妙招。
叛將希萊茨基早年曾出任閃北巡航官,熟悉淚河航道,瞭解船隻建造技術,他手下也有一些降軍戰士具備造船手藝。
經過數月的勞頓,遊牧聯軍總共建造出上百條運兵船,運載量超過五萬人馬。
儘管主力部隊仍留在破蠻岡一線穩住猛虎軍團,這支部隊人數不是太多,只能是一支偏師,但這支偏師卻被戈勃特寄予厚望,作為決定最終戰局的力量。
兵力不足,是實行精兵主義的丹西在整個衛國大戰中都無法迴避的嚴峻問題。
為了保衛閃特經濟富庶地區,猛虎軍團的戰爭動員幾乎達到了極限,幾乎全部兵力都被擺到了國境線上,以期能在決戰中擊敗對手。
這種軍事佈局造成的後果是,內部極其空虛,基本上沒有什麼戰略縱深,前線失利就等於全盤皆輸。
丹西和他的盟友狄龍,都在進行這種極端冒險的軍事行動,因而又被一些大陸上的軍事研究員稱為“兩個走鋼絲的瘋子”。
根據戈勃特在原閃特領地佈下的眼線回報,猛虎自治領的兵力已經枯竭到這樣一種程度,閃北郡首府科魯那城總共只有不到一千人的防衛部隊。
偌大一座城市,這點人馬,除了搞搞治安,等同於不設防。沃原郡軍事總長庫巴手裡,總共只有五千人可以調遣。
戰爭的要訣,就在於在對手最虛弱的要害部位實施嚴厲打擊。這一點,戈勃特確實做得相當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