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
從靜態的角度來看,鋪陳在戰場上結陣迎敵的蠻族騎兵,完全是混亂無序的烏合之眾,在那裡安靜地等待著被組織嚴密、紀律嚴明的對手屠戮。恍如攤在大地上團團塊塊的垃圾雜物,幾根大笤帚橫掃過去,就能將其滌盪乾淨。
然而這只是遊牧蠻軍或有意或無意給對手造成的假象,鴉兵撒星陣的首要原則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利堅決不動,不見可趁之機絕不盲目進攻,動靜之間知敵強弱。
守候戰機時,他們靜若處子,可一旦與敵接觸或者命令傳來,他們的動作會快得讓人目不暇接。
戰馬的爆發力和衝擊力,令他們機動靈活,快捷迅速;蠻族騎手的戰鬥本能和暗藏的隱秘指揮鏈條,令他們隨時應變,可以進行任何形式的複雜陣列轉換。
這些人不動則已,一旦發動,則來如天墜,去似電逝。一忽兒由分而合,一忽兒由合而分,聚似鐵水凝結,散若蜂群出巢。進攻時勢若山崩,雷霆萬鈞;撤退時四射迸走,無可追蹤。
而他們舒展兵力時則更為駭人了,一支騎隊就如一根具有無限延展力的牛皮筋,可以隨意地伸縮,以至後世有人驚歎“百騎環繞可裹萬眾,千騎分張可盈百里。”
這不僅是無陣之陣,也是一種萬陣之陣。
當鴉兵撒星陣與敵接觸,從無序轉為有序的瞬間,你方能體會到“無中生有”一詞中蘊涵的深邃意境。
兵鋒相對的時刻,隱秘的指揮鏈將作戰資訊透過靈敏的觸角傳導至戰場的每一個角落,看似雜亂無章的蠻族騎陣瞬時作出反應,根據本軍所處方位、戰場地形環境、敵軍陣形與兵力等具體形勢,採取最適合發揮本方特長的作戰序列和隊形。
漫長的戰線,兩軍的接觸面上,蠻族騎兵彷彿都變成藝術家,在戰場上翩翩起舞,或出或沒,或圓或方,或直或曲,或遠射或近搏,或突刺或繞擊或逃逸,幻出無盡的戰陣隊形,並且根據戰況進展,隨時進行著調整與轉換。
整支大軍就如一塊巨大的橡皮泥,由一隻無形的妙手擺弄著,捏動著,可以任意施為,塑出任何形狀、任何造型。
鴉兵撒星陣更是遊牧民族所獨有的一種戰術。
其他的民族即使想學也學不來,弄得不好反而會自亂陣腳,鬧出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那樣的笑話來。
遊牧蠻軍是清一色的輕騎兵,戰馬就像騎手心愛的女人,被騎著在草原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