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3 / 4)

小說:猛虎王朝 作者:津鴻一瞥

這道斜坡從頂至底只有不到二十米的海拔差距,且長達半里。它的起伏是如此的輕微、坡度是如此的平緩,以至於一般行人都不會在意,仍將這裡視作平原。

不過,在資深的戰略家眼裡,這卻是一個對守方有利的會戰場所。

守軍居高臨下,攻方需要向上仰攻,盤踞其上的自由軍團佔有地利。雖然地利只有那麼一點點,跟險要的雞鳴鎮根本沒法比,但有時候勝負的分水嶺,就只有那麼一點點。

守方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優勢,指揮官立於坡頂上,對於坡下敵軍的佈置和排程情況一覽無遺。

相反,前坡下的攻方指揮官往上仰視,只能看到坡頂的敵軍,受視角的限制,無法看到後坡上的敵軍是如何排兵佈陣、如何調動部眾。

不過,無論怎麼說,除了水源和補給條件要好於雞鳴鎮外,從地勢條件上說,這個新戰場遠不如雞鳴鎮,即便能佔得一些便宜,優勢也十分微弱。

當然,在以平原地區為主的中央郡東岸、在敵人進軍必經的白楊大道上,其他地方的戰場條件也好不到哪裡去,甚至只會更差。

巴維爾選擇青衣鎮前的緩坡作為戰場,或許真正能解釋得通的,就在於這裡是白楊大道的中點,也是中央郡東岸地區的中心點,有點類似於圍棋盤上的天元位置。

正常情況下,從青衣鎮往黑巖城,約莫要三天路程;往東南的邊陲要塞雞鳴鎮,也是三四天左右路程。東西南北的國境線到這裡,行程也都差不多。

今天並非趕集的日子,本該一片靜謐的青衣鎮,此刻變成了一鍋沸水般熱鬧。

自由軍團骨幹部隊的十四萬七千多人以及幾萬隨軍後勤人員,向青衣鎮周圍匯聚,鋪設營地,修整備戰。

一列列的行軍隊伍從南面各處開來。到了青衣鎮附近,他們停下腳步,條條縱線化作一個個不規整的圓圈。

畫有和平鴿標誌的戰旗,開始在坡上坡下、鎮內鎮外、教堂的尖頂上、民房的屋簷下、翠綠的田野裡飛揚。

情歌、山歌、漁歌、樵歌,各種方言、各個地區的民歌,在每一處營地的每一個角落裡飄蕩。

戰士和後勤人員,揉著走累了的腿,挖溝豎柵、搭篷掛帳、升煙起火、建造營地。

一些工兵、後勤人員和自願參加的青衣鎮民眾,在米勒牧師的帶領下,開始在坡頂上修建野戰工事,搭造指揮所。

沒有幾個人像巴維爾、烏丁等職業軍人那樣習慣性地身披戎裝,大部分士兵穿著五顏六色的寬鬆便衣穿梭忙碌。除了那根系於額頭上的藍色緞帶外,根本沒有什麼其他辦法區分戰士和老百姓。當然,對於這些軍容風紀問題,軍官們不願去管,也管不過來。

補鍋匠墨菲帶著偵察騎兵,散亂地在廣袤的戰場外圈轉悠,搜尋田野、村落,在遙遙的遠方驅馳。另有一部分偵察兵在白楊大道上巡邏穿梭,追捕可疑的塞爾探馬,截斷敵軍通訊聯絡。

白楊大道的確名副其實,兩旁皆是高大挺立的楊樹。自由軍團的警戒系統也非常有創意,他們充分利用這些樹木,每隔一段距離,就在高高的樹冠上用木板搭成一個簡易的瞭望臺,上面坐著一個持有警戒號和各色彩旗的戰士。

即便在二十公里外發現敵方部隊,也能透過這種作用類似烽火臺的訊號傳遞系統,迅速將警報傳遞給後方的指揮中心。

自由軍團和各路盟軍戰將,巴維爾、烏丁、瑞奇、奧茲、卡文、也迅、梅薩等人,站在緩坡的坡頂上,就著眼前的戰場商量對策。

“若想抵擋住敵軍騎兵的衝擊,不僅要注意正面,更要保護好我軍的側翼。”老騎將也迅伸手指點道:“青衣鎮周圍,沒有很好的天然防禦地形,只能利用人工建築。東南面的那個莊園,我們可以改造成一個微型要塞。西邊的情況比較麻煩,只有一座磨坊與一口水井,我們必須築造護牆、挖掘壕溝,建立一個防護陣地。”

“不錯,兩翼強大,方能鉗制敵騎,令其無法展開。”另一位老騎將梅薩點頭:“只要迫使敵人把主力投向前坡的中央戰場,騎兵的機動優勢就無法體現出來。”

“鐵衛縱隊的攻擊力可不能小視啊!”烏丁提醒道:“我們必須建立柔韌而有彈性的防禦體系,還要組織一支強大的預備隊,一旦被對方衝出缺口,就必須及時填補,否則我軍將陷於一處突破,全線崩潰的可怕局面。”

“可我軍的騎兵數量比較少,別亞將軍離開後,有戰鬥力的老兵們前去進攻黑巖城,騎兵部隊僅有兩萬人,訓練度也不高。”瑞奇介面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