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傍晚,我吃到了使我至今難忘的食物,那是一碗香香的,滑滑的,厚厚的粥飯。好吃極了!我一邊吃著格外香甜的粥飯,一邊問奶奶:“奶,這是啥粥啊?這麼好吃。”
奶奶樂呵呵地說:“那是麥餷粥。是才分的麥子碾的。好吃吧?”
我又問道:“你這是咋做的?”
奶奶沒說話她轉身進了屋,再來到我面前時,一手抓著麥子,另一手抓著麥餷子給我看。奶奶問:“你看,它們一樣不?”
我看到麥子是飽滿的黃色顆粒,麥餷子是壓扁了的黃白厚片,我對著奶奶搖了搖頭。
奶奶說:“你見了咱門外的碾子沒?”
我說:“見著了!”那是一個又大又厚的石質圓盤,在它的中心有個碗口粗細的孔,同樣粗細的一個木樁牢牢地嵌在裡面。厚重的木框把笨重的石磙子(碾子)框住,在木框的一邊有個圓孔套在木樁上。用它碾糧食的時候,把糧食均勻地鋪在圓盤上,把結實的木槓子用繩索綁在木框上,推動碾子把糧食碾成米、餷子或是面。
在麥收後的許多天裡,嬸子們先後給我送來包子、餃子和糖餅等等好吃的。要知道在那個年月,白麵只有在過年過節和來客人的時候才吃,走親戚竄門也不過帶上十個饃饃。漸漸地我就知道了這裡的人們,是怎樣淳樸、善良、勤勞而又節儉。
在每個家庭裡,晚輩孝敬著長輩,長輩愛護著晚輩。女人們把好吃的先敬給長輩,長輩再留給小孩。媽媽和奶奶們自己每日裡吃的是清茶淡飯。家家戶戶都相敬如賓和和睦睦,很少有打架的。在人與人的相處中都很友善,遇到什麼事都直言不諱有商有量。當然,偶爾也能聽到,嬸子和大娘為了丟失東西,而到房頂上罵大街。
每天從早到晚,這裡的人們就忙個不停。所有的大人孩子們,小的八、九歲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