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老臣有何面目面見聖上啊!”張華心痛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身為百官之首,他知道這燒的可是白花花的的銀子啊,維持這麼大的國家機器運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武庫不僅僅是存著大量的武器兵甲等軍需物資,有秦以來所留的歷朝珍寶和平蜀、平吳所得的大量珍寶,大晉建國三四十年的積蓄都在這裡,只怕這一把大火只剩下一堆灰燼。
“張大人,剛剛武庫火勢尚小,但京城內人心惶惶,內亂之兆,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大人命令京城內各守衛部隊堅守崗位,我們二人也是一致同意,這才以至於錯過了救火的最佳良機,大人舍財而保社稷,想皇上和皇后定會體諒大人的苦衷!大人忠於職守,棄小顧大,無罪而有功!”裴頠又安慰道。
“是啊,那種情況下,任誰都認為京城可能又有內亂要發生了!”張華自言自語道。自從惠帝繼位以來,這五六年的時間,他看過了太多這種情況。先是太傅楊駿獨攬政權,後被賈后聯合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誅滅,被誅滅三族,株連而死的共有數千人,連楊太后都被貶為平民,最後更是可憐地活活餓死。僅僅不到一年時間,賈后又聯合司馬瑋做掉了共同執政的司馬亮與菑陽公衛瓘,衛瓘是功勳老臣,有討伐蜀漢、掃平邊患等功,一夜之間子孫九人均慘遭冤殺,真是朝野震撼,朝中大臣難免兔死狐悲。又由於司馬瑋的猶豫不決,失去先機,第二日就被賈后以偽造手詔的罪名處死他,然後賈后終於獨攬大權。
楊駿、司馬亮、衛灌、司馬瑋,一個又一個權臣被誅滅,依然前仆後繼,這位子太讓人迷戀。他看過了太多的內亂髮生,他由於性格和善,沒有得罪人,也沒有參與朋黨之爭,因此活了下來,官職累升為司空,位列三公,成為這天下群官之首,位極人臣。
他出身寒門,熱愛讀書,更善於舉薦人才。賈后為了收買天下寒門仕子的人心,又看中他是老實人,不會壞了她的事,這才如此重用他,想不到總算選對了人。他廢寢忘食,盡職盡責,但他依然無力改變這現狀,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國家一天天衰落。
他感謝賈后的慧眼識珠,賣力為國家服務,只是賈后穢亂朝政,風雨飄搖的大晉王朝,他拼近全力地維持著這個帝國的運轉,只是他的能力有限,深感獨木難支。對於賈后的兇悍無恥,張華也儘可能進行諷諫,他寫下《女史箴》,全面論述婦女應當具備的品德,試圖對賈后進行規勸。
他還在盡力維護著王朝的日常運轉,儘量不發生大的波動,他酷愛讀書,根據史書記載,他搬家的時候,光書籍就裝了30乘,以至於國家修訂官書也要到張華家藏的書去校對。因此,張華自己出身寒門,因此十分愛惜人才,儘自己的全力提拔有才能的寒門或者吳蜀之地的人士,希望他們能夠真正為國家做出貢獻。受到張華提攜的二陸、左思都不用說了,其他的如號稱為“南土五俊”的薛兼、紀瞻、閔鴻、顧榮、賀循,都被張華稱為“皆南金也。”張華稱成公簡為“清淨比楊子云(楊雄,漢文學家),默識擬張安世(張湯之子,漢朝重臣)。”對陳壽,則評價為“有良史之才。”張華還把寒門出身的陶侃、牽秀、劉弘、張軌、成公綏等提拔或者引為下屬。
然而,真的是獨木難支。
雖然賈模也出於自己家族的安危,多次勸諫賈皇后不要太過分,但是,賈模的缺點也十分明顯,他的盡忠行為不過是為了避禍,因此,總愛玩些小聰明,有所啟奏,總是裝作離這事遠遠的,而在私下裡操縱;對於和自己對立的人,則千方百計地進行陷害;而裴頠呢,也是“欲而無厭。”想法太多,從不知足。
“綱紀大壞,貨賂公行,勢位之家,以貴陵物,忠賢路絕,讒邪得志,更相薦舉,天下謂之互市。”近日更是壞事接著一件又一件,前方梁王司馬肜平叛不力,齊萬年稱帝,這武庫又大火了,這更是不好的象徵,只恐不利於太子,國將大亂。
廣城君去世後,賈后更加無政無德,穢亂**,若一直這樣我行我素,不聽勸誡,只怕也會像楊駿、司馬亮、衛灌、司馬瑋這些玩弄朝政的人一樣,不得善終。他和賈模、裴頠等人早已被認為賈后的心腹,只怕難逃一死。他不害怕這一天,他一身赤膽忠心,日月可鑑,雖死不足惜,只恨這天下內亂何時能休。
第四十二章 走馬入關西 遠離是非地
“城北的方向,正是武庫所在地,只是無緣無故,為何就走火了,真是個不好地兆頭!”看這火勢愈來愈猛,林易看著城西北沖天火光嘆氣道。
“殿下,我們要不要去看看?”陳舞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