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現在不玩水了!”

皮皮這時還聽不懂大人說話的意思,但是光看媽媽搖頭,又不靠過去開門,他大約知道沒有玩水的機會了,因此前後發了約一分鐘脾氣,後來知道再吵也沒有用,於是跑向媽媽,尋求抱抱。皮媽這時仍堅定如山地坐在原位,不過她已笑開臉、張著雙臂迎接兒子了。

接下來,皮媽沒有繼續教訓兒子,也沒有囉唆地解釋為什麼不能再玩水,當皮皮坐到皮媽腿上玩起唱兒歌的遊戲時,他好像已經忘掉剛才的怒氣了。

建設性憤怒的溝通模式

許多小朋友在畫不出自己喜歡的圖樣或做不到滿意的勞作時,往往會把筆摔在地上,或把紙捏成一團,然後嚎啕大哭,這時有的爸媽直接責罵子女沒耐心,有的則是為了哄孩子而接手完成作品。

小朋友多少都要經過眼高手低的重新調整過程,一歲半左右的皮皮也曾經想把玩具車放入小盒子,結果因為裝不下,氣得哭了。這時候我拿起另外兩三輛小玩具車重新示範,一邊解釋這個盒子只能裝小車子,大車子需要更大的盒子,就這樣來回重複地把小車子放入小盒子、大車子放入大盒子,皮皮的注意力轉移到觀察不同的容器,並且試著自己放看看,他的挫折感減少了。

一般而言,小朋友最明顯看得到的情緒就是“生氣”,父母在這個時刻千萬不要立刻貼上標籤,說他:“你就是沒耐心”“你的脾氣很壞”“你不乖,你很吵”。在孩子稚嫩心靈裡渴望親手達成一些目標時,最需要得到的是鼓勵和引導。這時,父母只需要花個五分鐘左右來聆聽和模擬示範,小朋友明白了,情緒就自然安�定了。�

針對小朋友的生氣行為,我建議大家用一套“建設性憤怒”的溝通模式。有話大家敞開而說,針對小朋友則是順著三個流程來走:

一、容許有生氣、不滿、憤怒的表情;

二、容許有情緒發洩表達的機會;

三、容許有自我反省、自我調適的學習。

其中,第三項,需要大人引導“下一次該怎麼做會更好?”的成長。

“想辦法試試看!”我常聽到皮媽如此對皮皮說,似懂非懂的皮皮在玩玩具或玩遊戲時,似乎多了一份耐心。

大人的EQ省思

大人的情緒不知不覺都會影響到寶寶的身心發展,而通常超過一定時間的單獨照顧會令人感到疲累或緊張,所以其他家人的主動支援非常重要,讓主要照顧者喘口氣、喝口水、聽點音樂,或是小睡片刻都好,當有了至少十五分鐘的真正放鬆,這時回頭照顧寶寶,才可能情緒愉悅!�

【吳娟瑜老師的溫馨叮嚀】�

寶寶發脾氣時,大人3“要”

?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當寶寶吵鬧不休時,代表了他有被誤解或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大人需要先自我調整情緒,或者暫時離開那個情境,等情緒調整好了再重新處理孩子的需求,這時,你會看到孩子也學到了你的冷靜和客觀。

? 要尊重另一位家人的處理方法

當一位大人正在處理寶寶的問題時,另一位大人不要立刻插手,否則寶寶看到大人之間的爭執對立,他會無所適從,甚至誤以為“吵吵鬧鬧”才是表達情緒的正確�方法。�

? 要協助家人控制情緒

如果我們不贊成愛人或長輩處理寶寶的情緒問題,不妨在私下先請教對方為什麼會如此處理?(注意,不是“質問”,是“請教”,這樣才可以避免對方又動怒了)

聆聽之餘,再以正面引導方式進一步請教:“下次有更好的教導方式嗎?”這樣可以讓當事人學習自我情緒管理,也減少對寶寶有不當的情緒傷害。

孩子的飲食

自己做菜的母親,比較瞭解孩子的飲食,比較重視營養的均衡;營養均衡,自然比較健康;比較健康,自然各方面會表現得比較優異。同時,因為母親自己做菜,自然而然地大家一起坐著吃,親子之間也有較多交流的機會。

每一個人都需要均衡的營養,小孩也一樣。

總是還有些小孩有著偏食的習慣。有的小孩不吃青菜,有的小孩不吃肉,有的小孩不喝牛奶,有的小孩對蛋類沒有胃口。

不吃不喝某樣食物,有的是體質過敏,如有的小孩喝某種廠牌的牛奶會過敏,有的小孩喝所有的乳製品都過敏;有的是某些食物不容易消化,如纖維質較高的蔬菜;有的是小孩不喜歡那個食物的味道,如有九層塔、芫荽、咖哩等調味料的食物;有些小孩不吃某種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