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寶物;武器,是用以自衛的爪子與牙齒;城池,是用來防禦進功與安全的寶物。這三樣東西,是國家的必備之物。用正常的差役,修城築堤,百姓勞而不傷;用正常的田賦,徵收租稅,百姓費力而不苦。百姓所苦的不是這些,而是苦於官府在搜刮百姓的財物。用最高的獎賞,去賜給無功之人;使國庫空虛,用大量錢財去置備車馬、衣裘和珍奇寶物;使役卒和奴隸受苦,來修建宮殿和觀賞玩樂之物。死了,又在棺外加很多層套棺,做很多衣裳。活著的時候,修亭臺樓榭;死的時候,又大修墳墓。這樣,就會使百姓苦於勞作,財物消耗殆盡。當然這樣,國家遭遇敵軍入侵時就容易失敗,百姓遇到災荒時就容易死亡,而這都是國君應該有準備卻沒有準備的罪過。對此,《周書》也說:‘國君沒有三年存糧,國家就不是他的國家了;父親沒有三年存糧,兒子就不是他的兒子了。’”

墨子針對統治者窮奢極欲,耗盡民力,不顧國家安危的情況,指出了造成國家衰弱與滅亡的七患,告戒管理者,要防患於未然,必須重視糧食的生產,同時要節約開支,不要橫徵暴斂,否則就會出現國傷民亡的可怕敗局。其實作為一個國家與一個企業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樣的道理:管理者要想使企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要在企業管理中嚴防墨子所講的“七患”。從墨子所講的七患中,當今的企業家與管理者,可以歸納三點引以為戒: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8.《墨子》七患談國體 團隊管理說三戒(2)

第一,企業管理者,必須要注意在成本與利潤間,有一個最科學的方案與力行節約的企業成本底線。因為企業物流過程與成本間的關係,是有最低底線的,不是成本越低越好。如果企業高層管理者對部門經理下達不科學或不客觀的成本核算指標,下面的管理者就會形成為了完成指標,而造成原材料的成本最低化;由於原材料的成本過低,就會直接影響原材料採購的質量與標數。這樣的話,就會使質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在進入第二步加工中造成更大的能耗而增加毛坯的不合格率,這樣就會加大第二道加工時的成本。之後的第三道、第四道毛坯加工程式,就會在時間與成本上,都累加。當然之後的各個加工程式,都要因此而受到影響與時間成本的增加。所以說,作為企業高層管理者,特別是高層的綜合管理者,千萬不要只顧某一個部門的成本降低,反而忽略了整個企業流程中的成本增加。也就是說,企業綜合管理者,要注重企業整個運營成本與經營成本的降低,而不應該只顧某一時段或某一部門的成本降低。這就是墨子七患中對防備與節約的實際應用。

墨子在七患中所講的做官的怕不正,就是要求管理者與領導者,必須在管理中以身作則,起到正面的榜樣作用。而墨子所講七患中的君主信任不忠誠的人,忠誠的人卻得不到信任與重用之患,則對當今管理者與領導者,更有警戒意義。也就是說,只有企業管理者與領導者,有識人用人的眼光,才能真正做到管理中的人盡其才,各盡所能。而只有做到此,管理者才能真正信任與重用有才能的人才。當然管理者真正做到了這點,也就能真正做到管理中的賞罰分明,讓屬下更信服。當然不同的人,不同的企業,會對墨子的七患,有不同的借鑑心得。

第二,企業家與管理者在企業管理中,千萬不要因一時的成功與成績,就沾沾自喜而不知道做好企業防禦突發事件的準備。未雨綢繆,永遠比亡羊補牢有積極意義。最起碼,前者有積極主動性,而後者則說明當事者是在被動中,不得以而為之。在企業《大敗局》中,所遭遇失敗的企業中,多數由於企業高層在取得輝煌的成就後,在心裡就開始滋生狂妄自大的不現實心理。與此同時,所謂的企業家們,也開始大搞個人英雄主義,而絲毫不把領導層和管理層的意見當回事,任意而行。

第三,企業家在取得輝煌的同時,就被電視等媒體炒作的名人光環所包裹。從此就使企業家成了一個“學者”或“社會活動家”。他們從不把企業的管理與發展方向當回事,而把自己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所謂的社會活動中。殊不知,企業家就是企業家,最本職的工作就是把自己的企業帶好,讓自己的員工獲得自豪與滿足,同時也給企業帶來實質性的發展,進而給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相反,那些過多的社會活動,則應該是那些社會活動家或政客們的事。當然也不是說,企業家就只顧自己的企業利潤率,而對社會及周圍的事視而不見,而是說企業家應該明白自己的職責。當然一個企業家在帶好自己企業的同時,還有精力觀注社會公益事業的話,那麼此時的企業家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