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騎兵逮捕入獄。
當李固、杜喬淪落於權臣之手時,漢帝國的民氣並未凋零——
李固的門生們帶著枷鎖上書,為李固鳴冤。趙承等數十人也願意帶著刑具到朝廷申訴,太后明白這些人的意思,就赦免了他們的罪,當趙承等人被放出牢獄,京師的老百姓們都高呼萬歲!這種民意令梁冀大感震驚與恐懼,他害怕李固的道德和聲望對自己有大害,於是再一次在君主那裡力奏前事,肯定是上了一堆不肯幫助劉志登基的“眼藥”,最終,朝廷下了殺手,殺害了李固。
李固的兩個兒子李基、李茲也被逮捕,都死在了獄中。他的小兒子李燮逃亡。但梁冀還不解恨,命令把李固的屍體暴露於交通要道上,有敢接近的人就治以重罪。但是帝國的專制恐怖並未阻斷民眾的勇氣。年輕的汝南人郭亮,遊學到洛陽,他向朝廷上書,請求為李固收屍。朝廷不許,郭亮就到李固屍體旁哭泣,陳詞於前,守喪不去。夏門亭長呵斥他說:“李、杜二公為大臣,不能讓君主覺得安全,而無端興事。你是什麼書呆子,竟敢公然違背詔書,想以身試法不成?”郭亮說:“義之所動,豈知性命,怎麼能用死亡來嚇住我呢?”亭長嘆息說:“生活在不能安全保命的世界裡,天高不敢不彎腰,地厚不敢不累足。耳目也許可以視聽,嘴卻不可以妄言。”太后聽說這件事後,沒有殺郭亮。南陽人董班也前往哭李固,要與屍體共存亡。太后動了惻隱之心,於是聽任董班把李固的屍體收斂歸葬。
曾經有位漢帝國的知識分子和官員,當他做到平原令的時候,感覺朝廷黑暗,閹奴橫行,不願屈身事權,於是藉口身體虛弱,回家養豬去了。這個人就是杜喬的門生、陳留人楊匡。當他聽說杜喬死亡的訊息,號泣著星夜兼程趕到洛陽,假裝是夏門亭吏,守衛屍喪,驅護蠅蟲,長達十二日,終於被官員捉拿。梁太后覺得此人義氣而不加罪於他。楊匡於是帶著刑具到朝廷上書,請求收斂李、杜二公的骸骨,太后答應了他的要求。(均見《後漢書》)
梁冀權勢炙人,夫婦倆比賽看誰更奢侈腐敗,居然“對街起宅,備極奢靡,金銀珠寶,異國珍奇,充斥倉庫”,國家的將士在為開拓疆土而浴血奮戰,梁大將軍卻把從大宛弄來的汗血寶馬作為自己的玩物。又廣開園圃,多拓林苑,還開了個兔苑遍佈數十里,曾經有個西域來的生意人,不知禁令,誤殺了一隻兔子,人們輾轉告發,牽連致死者多達十幾人。梁冀的二弟曾偷偷派人到他的園子裡打獵,梁冀知道了,逮捕賓客,殺了三十餘人。同時還把無辜的百姓抓去作為奴婢,多達數千人,號稱是“自賣人”。
159年,飛揚跋扈的梁冀先生好運到頭。漢桓帝與宦官們密謀,派兵包圍了梁冀的府宅,梁冀夫婦自殺。第二年,朝廷尋訪李固後裔。李固的小兒子李燮改名換姓,逃亡十餘年,終於能夠回到家中與姐姐李文姬相見。請想象這一家人因為正直和言論付出的代價,請想象姐弟相見時的淚雨紛紛。姐姐告誡弟弟:“幸而得到寬免,應該避免與人往來。謹慎些,不要對梁家說一句壞話,說梁家就會牽連到皇帝,大禍就來了!”
李文姬的話濃縮了一個家族的悲哀。這種因言致禍的恐懼越廣泛,人們的勇氣就越容易消亡,民族的性格就愈加猥瑣。歲月的河流上,恐懼、創傷帶給民族的記憶是深刻的。
153年,另一位中華民族的言論英雄劉陶先生以其勇氣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冀州長官朱穆因為反貪,得罪了閹奴趙忠。不僅被免了職,還被罰作工匠。太學生劉陶等數千人上書,為其鳴冤。想想這是何等浩大的聲勢,這是何等浩然的民氣!數千知識分子不畏強權,為一個不相識的人,為正直的人呼籲吶喊。這個民族是老邁的嗎?特立獨行的精神被摧殘幹淨了嗎?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下,朱穆被赦免。
在大將軍梁冀專權的時代,連年荒飢,災異常見。劉陶上疏陳事,奏章中對皇帝進行了言辭尖銳的指斥:
“陛下既不能為祖宗的典章增加光彩,又忽略了高祖的勤勞,國家的利器隨便授人,國家的權柄也委託旁人,致使群醜官員和執掌刑權的人,殘害小民,遺禍華夏,暴虐遍佈天下,所以上天降下許多異象來警戒陛下。陛下不醒悟,反而竟令虎豹在鹿場裡做窩,豺狼在春天的苗圃內哺|乳。這是古代仁君治理國家、愛惜百姓的方式嗎?再有,現在的各級官員,上下貪財,這好比肥豬長蛇,蠶食天下,為國家增加財富的人成了窮冤之魂,貧窮的人成了飢寒之鬼;高門招致殺身之禍,富裕的家族蒙受反叛的罪名;死者在墳墓中含悲,生者在朝野內外哀傷。這正是愚臣之所以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