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3 / 4)

小說:普希金作品選 作者:隨便看看

亞歷克賽·伊凡內奇坐在伏爾斯卡婭身旁,歪過頭來,假裝觀看她手裡的女紅,輕聲對她說:〃關於克列阿佩特拉提出的條件,您是怎樣想的?〃

伏爾斯卡婭不吭聲。亞歷克賽·伊凡內奇又把那問題重提一次。

〃向您說什麼好呢?比方現在,另外有個女人也把自己估價很高。但是,十九世紀的男人們,對於簽訂那樣的契約,太冷血了,太會精打細算了。〃

〃您是想說,〃亞歷克賽·伊凡內奇說,突然嗓音都變了,〃您是想說,在我們這個時代,在彼得堡,就在這兒,可以找到一個女人,她將有足夠的驕傲,有足夠的精神力量來跟她的情夫簽訂克列阿佩特拉式的契約嗎?〃

〃我想有,甚至深信不疑。〃

〃您不是在騙我嗎?請想想,這是非常殘酷的,比那契約本身還要殘酷……〃

伏爾斯卡婭一雙火辣辣的、能看透五臟六腑的眼睛瞟他一眼,接著斬釘截鐵地回答:〃不!〃

亞歷克賽·伊凡內奇站起身,立刻消失了。

譯後記

本書收錄了俄國大作家普希金的全部小說。其中有好幾篇作品我國早就有過譯本,但有些篇似乎還是第一次譯成中文。譯者自不量力,將它們全部譯出,集結成這一冊,主觀願望是想向讀者提供一個較為完整的本子。

本書是根據蘇聯國家文學藝術出版社1960年版《普希金全集》第五卷譯出的,也參照過其他的版本。蘇聯出的《普希金全集》各種版本,註釋有詳有簡,編排大同小異。各版全集中,小說都收進一卷之內(或第五卷,或第六卷),編排體例方面大都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叫〃小說〃,第二部分叫〃未完成的作品、片斷和素描。〃但是,第一部分中也收錄了未完成的作品,例如《彼得大帝的黑奴》分明是一部未完成的小說,但偏偏又放在第一部分之內——揣摩其用意,大概是因為這類作品雖未寫完,但文字比較多,已經初具規模了。由於出現了這種情況,各種版本中小說這一卷的第一部分的編目就不盡相同了。例如,文學藝術出版社1960年版全集第五卷中就未收進《書信小說》這一篇,而科學院出版社1950年版全集第六卷卻收了進去。譯者以為,這一篇文字比較多,作品初具規模,便把它譯了收進本書之內。又如,《1829年行軍時前往阿爾茲魯姆旅行記》這一篇,文學藝術出版社1960年版全集第五卷收錄了,而科學院出版社1950年版全集第六卷未收。譯者以為這一篇不是小說,而是旅行記,因而沒有譯出。除了這兩篇收錄情況略有出入外,其他各篇收錄情況與編排次序都大體相同,譯者依次全部譯出。至於〃片斷和素描〃這一部分,只從其中選譯了兩篇作為補充,其餘則略去不譯。譯出的兩篇,一是《賓客聚集別墅》,因為列夫·托爾斯泰在創作《安娜·卡列尼娜》時受到過這一篇的啟發,而我國文學評論的文章多年來不止一次引用過這一條材料。譯者譯出此篇,想把它作為一份資料提供給讀者。第二是《我們在別墅裡度過了一晚……》,因為這一篇跟《埃及之夜》是姊妹篇,譯了此篇以便讀者對照閱讀。

下面,譯者想就每一篇的創作情況簡略地提供一點資料。

《彼得大帝的黑奴》是一部長篇小說。普希金1827年7月動手寫作,1829年,這部小說的兩個片斷曾在文集《北方之花》上發表。可惜普希金早逝。這部小說沒有寫完,連書名也沒有確定,《彼得大帝的黑奴》這個書名是他死後別人加上去的。

這是一部歷史小說,普希金想在其中再現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用〃鐵的意志〃改造俄羅斯的整個歷史時代。小說裡有個中心人物,這就是黑人伊卜拉金姆——其實就是普希金的曾外祖父漢尼巴。

阿卜拉姆·漢尼巴(1697——1781)是阿比西尼亞(現名衣索比亞)一個酋長的兒子,被土耳其人所俘獲,被解押到君士坦丁堡。一個俄國使節買下了他,送給彼得大帝作為一件禮物。彼得很喜愛他,收他做養子,派他去法國留學,後來又封他為貴族。他是個軍事工程師,功勳卓著,晉升為元帥,活到八十四歲的高齡才去世。

阿卜拉姆·漢尼巴兩次結婚。第二個妻子生的一個兒子名叫奧西普,奧西普的女兒娜傑日達便是普希金的生母。普希金從小就對這段奇特的、富有戲劇性的家史很感興趣。他在詩中多次提到自己是〃非洲人〃。他念念不忘要藝術地再現這段家史。1825年初,他給弟弟的一封信中寫道:〃你要建議雷列耶夫(十二月黨詩人——譯者注)在他新的長詩中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