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敘述中“張鶴鳴辭職歸裡,天啟又升解經邦”的順序給人的感覺是,張尚書病假回籍了,之後才輪到朝廷點解經邦去經略遼東,這樣的說辭自然是把張大人也當成遼東經略了。
說到這位解經邦,倒是很有些特別,因為他的推辭非常堅決,一而再,再而三的交辭職信,所以最終被朝廷開除公職、永不錄用,在解巡撫打包袱回家以後,朝廷才不得不以會推的方式選了王在晉為經略,而王同學登場以後又引出了孫老師。
就“遼東經略”這個職務而言,從解巡撫,到王同學,再到孫老師,這一條線路各家的認識都比較一致,並無爭議,而依照閻會長“張鶴鳴辭職歸裡,天啟又升解經邦”的敘述來理解,這張大人也該進入“遼東經略”之列,而落入此深坑的先後順序應該是——張、解、王、孫。具體來說,就是張尚書病退了,朝廷又點解巡撫,而解巡撫被開除了,才會推王同學,王同學最後又被孫老師給攆走了。
不過,如果先後進入坑是“張、解、王、孫”這個順序,那就無法解釋張尚書在王經略上任以後,居然還在山海關喊了兩嗓子。張大人的這兩嗓子,一次是在議八里鋪重城之時吆喝的'2';二次是在他回京覆命之前,力挺王經略時所喊的'3'。張尚書這兩次有記錄的吆喝說明,在解巡撫打包袱回家、王經略上任以後,他老人家都還在山海關活動,並沒有如閻會長所述,張大人早就病退回家了。所以,閻會長的說辭與史實不符,解讀有誤。
由於,閻會長的說辭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