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變節逃兵。在偵察和處置從事上述敵對活動的目標時均有權執行死刑。
3、在蘇聯軍隊收復的地區對有與德國軍隊合作嫌疑的所有蘇聯公民進行調查;調查敵軍撤退時可能佈置的諜報網與破壞活動組織;秘密調查蘇聯軍隊解放的非蘇維埃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對蘇聯的態度。
4、借敵軍撤退和戰爭難民遷徙機會,向德國以及西方國家進行滲透;瞭解戰爭中被法西斯軍隊掠走的貴重文物和財產的去向;跟蹤調查罪大惡極的德國戰爭罪犯和逃亡國外的俄奸分子;爭取獲得德國最新的軍事科學及其他學科的尖端成果和機密,監視、跟蹤並將掌握這些機密的專家和官員伺機裹脅入境。
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消滅間諜局”與內務人民委員會的其他部門以及軍方的密切協調、合作,因而要求它的領導人不僅具有全面地組織指導以上工作的能力,還必須是一個能夠協調幾個重要職能部門之間關係的核心性人物。因此,在蘇聯當時的特殊政治背景下,這就要求他必須是個能夠取得最高領導層絕對信任的人物。出於以上考慮,斯大林任命維克多·謝苗諾維奇·阿巴庫莫夫中將擔任“消滅間諜局”局長職務。
通往克格勃之路(5)
1943年4月,國家安全總局最終由內務人民委員會再次分離出來,名稱仍然叫國家安全人民委員會。這一次的機構調整,使兩個部的工作分工更加明確:內務人民委員會主要負責國內秘密機構、民政、警察機構及部隊的管理等方面的事務性工作;而國家安全人民委員會則更多地主管著邊防部隊、勞改機構、國內安全、反間諜、敵後地下游擊活動和向敵對國家進行間諜滲透的工作。
1946年,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下令,內務人民委員會和國家安全人民委員會正式地成為了兩個蘇聯國家部一級的政府機構,名稱也從此改為蘇聯內務部和蘇聯國家安全部。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國家安全部被撤銷,其工作被併入貝利亞兼任部長的內務部。貝利亞被搞掉後,1954年,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又決定把國家間諜情報和安全工作從內務部中分離出來,成立形式上隸屬蘇聯部長會議,實際上由蘇共中央政治局領導並由蘇共總書記直接控制的國家安全委員會,這就是克格勃。克格勃成立後,蘇聯情報組織體制也就基本定型了。
克格勃名義上隸屬於部長會議,實際上直接由蘇共中央政治局控制,其工作計劃由政治局批准,重要問題直接向政治局報告,日常工作由蘇共中央書記處領導。
克格勃的第一任主席是赫魯曉夫的親信、前烏克蘭國家安全機構的負責人謝洛夫。1958年謝列平出任克格勃主席,謝洛夫出任格魯烏負責人(1962年潘可夫斯基事件發生後,謝洛夫被貶)。在以後的幾十年中,克格勃的領導人多次更迭,繼謝列平之後有謝米恰斯內依、安德羅波夫、費多爾丘克、契布里科夫,契布里科夫曾擔任安德羅波夫的副手13年,1982年12月升任克格勃主席,翌年12月進入政治局為候補委員,1985年4月晉升為正式委員。
多年來,克格勃的機構人員不斷擴大,從上到下,從國內到國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其權力相當於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總和,在蘇聯政治體制中佔據重要的地位,具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國家的棟樑”。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克格勃的組織機構(1)
莫斯科,離克里姆林宮兩個街口之遙,有一個以俄國革命###捷爾任斯基的名字命名的廣場。廣場兩面,一邊是充滿孩子歡聲笑語的“兒童世界”商店,一邊卻是陰森恐怖的克格勃總部——捷爾任斯基廣場2號。這是一座沒有任何標誌的灰色九層大樓,房間狹小,陳設簡陋,只有那一條條專用通訊線路和一排排複式保密櫃顯得非同尋常。
克格勃是蘇聯權傾一時的國中之國。全盛時期,它統領四十多萬人馬,指揮著遍佈全球的九萬多名秘密間諜和安插在各級權力機構的大批特務,負責克里姆林宮和政治局首腦的安全警衛。它名義上隸屬於蘇聯部長會議,實際上只聽命於蘇共中央總書記一人。它的權力之大,沒有一個黨政機關能出其右;它的職能範圍,比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加起來還要廣。在20世紀的國際間諜大戰中,克格勃是唯一可與美國間諜機構爭雄的“大哥大”。在軍事情報方面,它的活動範圍和手段也是十分突出的。
克格勃的組織機構十分龐雜,它的總部除設有各種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