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思考,快與慢 作者:九米

tty)是實驗室裡的一個研究生,他對這個課題同樣很感興趣。於是,我們一起展開了研究。

比提和我設計了一個類似於驗光儀器的裝置,受試者可將頭倚在可固定住下巴和前額的支架上,然後一邊盯著鏡頭,一邊聽事先錄好的問題,並跟著節拍器的節拍回答這些問題。每一個節拍都會觸發紅外閃光拍照。在每期實驗結束時,我們都會很快把照片沖洗出來,並將它們投影到螢幕上,然後用尺子測量瞳孔大小。這種方法對年輕人和沒有耐心的研究者而言都很適用:我們能很快知道實驗的結果,而且這些結果總能說明一些問題。

b米b花b書b庫b http://__

瞳孔是人類思維活動的靈敏指示器(2)

比提和我很關注有節奏的任務,例如在加1任務中,我們能準確地瞭解受試者每時每刻的大腦活動。我們記錄了跟著節拍器說出的一串數字,並指示受試者在保持節奏的情況下,逐一重複或是轉換這些數字。我們很快發現,瞳孔的大小會逐秒發生變化,這也就反映了任務的難度在不斷變化。瞳孔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最後呈倒V字形。如果去做加1和加3任務,你會發現每聽到一個新數字,任務難度就會加大一些,最後達到一個幾乎令人難以接受的極限。那時,你會在節拍中或停頓時極快地說出轉換後的數字,這就相當於“釋放”了自己的短時記憶,然後,你才漸漸感到放鬆了一些。瞳孔大小的資料與受試者的體驗非常吻合:數字位數越多,瞳孔擴散得越大;任務的難度與付出的努力相符合;瞳孔擴散到最大的時候也正是付出努力最多的時候。與立刻重複一個7位數相比,4位數的加1任務會使瞳孔擴散得更大。加3任務則更為困難,這項任務是我所觀察到的要求最高的任務。僅僅在前5秒鐘,瞳孔就擴散了50%,心跳每分鐘增加了7拍。這是一個人能達到的最大工作極限—如果超過這個極限,人們就會自動放棄。當我們給實驗受試者的數字超過他們所能承受的範圍時,他們的瞳孔就會停止擴散或是收縮。

我們在寬敞的地下室套間裡工作了幾個月,套間裡有相關閉路系統,可以將受試者的瞳孔投影在走廊的螢幕上;我們同時還可以聽到實驗室裡的情況。投射出來的瞳孔直徑大約是一英尺;觀察受試者工作時的瞳孔變化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引得那些來我們實驗室參觀的人紛紛駐足。我們預測受試者何時會放棄任務,自娛的同時也給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心算一道乘法題時,受試者的瞳孔會在幾秒之內變大並保持那樣的大小,直到她算出答案或是放棄。我們在走廊裡觀察這些瞳孔時,時常會讓受試者和參觀者感到驚訝。我們會問受試者:“為什麼你剛才停下來了呢?”實驗室裡的人經常會問:“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們回答:“因為我們看見了你心靈的窗戶。”

我們在走廊裡隨意的觀察有時和正式的實驗一樣能說明問題。在兩個任務的間隙,我隨意看了一下某位女性的瞳孔。她把頭放在了裝置上,所以當她與實驗人員進行例行談話時,我能夠觀察到她的瞳孔變化。我驚訝地發現,她的瞳孔並沒有伴隨談話和傾聽而發生明顯的擴散或收縮。與我們研究的任務不同的是,平常的談話明顯只需要一點努力或是完全不費力—不會比記住兩位或三位數需要的精力多。這是靈感迸發的時刻:我意識到我們選擇研究的任務全都是需要付出特別多努力的。我的腦中閃現一個想法:我們大腦的生活步調(現在我愛用系統2的生活步調來代替)大多像是在悠閒地散步,有時候會變成慢跑,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會如短跑衝刺。執行加1和加3任務時,大腦就像是在短跑衝刺;而平時隨意的聊天,大腦就如同在漫步。

我們發現,如果人的大腦正處於衝刺的狀態,就有可能(對次要資訊)產生有效的遮蔽。前文提到的《看不見的大猩猩》一書的作者就是透過讓觀察者持續專注於數傳球次數而對那隻“大猩猩”視而不見的。我們透過加1任務提供了一個不那麼誇張的例子。當受試者在執行加1任務時,我們會給他們看一串快速閃過的字母。我們要求受試者對加1的數字任務給予充分的重視,但是在這個任務即將結束時,他們也需要說出字母K是否在整個實驗中出現過。這個實驗的主要發現是,人們鎖定和報告指定字母的能力在執行任務的10秒鐘內發生了變化。如果字母K出現在加1任務的開始或結尾,幾乎所有觀察者都不會錯過,但如果字母K出現在大腦活動最為頻繁的中間時段,就算彼時他們正睜大眼直直地盯著這個字母,也會生生錯過它。沒能發現字母K的線形圖與瞳孔大小變化所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