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兒子從來不求的份上。明珠想了許久,勉為其難地說,試試。要面見顧貞觀。顧貞觀親自拜見明珠,明珠笑著對顧貞觀說,我當然願意效力,不過您從來不喝酒,願意為朋友乾了這杯酒嗎?顧貞觀幹了。明珠笑說,能不能學滿人請安。顧貞觀接受了。明珠鄭重地說,沒想到情義重到這種地步,等著聽我的訊息吧。明珠給納蘭與顧貞泓二人吃』定心丸。
營救的第一輪行動就出現重重困難。機會是等來了,康熙派人去長白山祭祀,這是清的發祥地。他們讓吳兆騫寫了長賦,打通關節,呈現給了康熙,康熙看到這篇賦,間身邊的明珠這是誰。明珠一看,皇帝開心,就原本地說出了吳兆騫的經歷,並請求翻案。康熙沒有同意,理由就是先帝的案子不能輕易翻案。第二次機會到了五年之後,到了康熙二十年,因為朝中發生大事, 吳三桂等叛亂剛剛平息。這提醒了康熙,不能再像…自治時一味打壓,得爭取漢人的支援。這時納蘭他們再次面求皇帝,在他的努力下,這次赦免了,在康熙二十年,吳兆騫,終於平安地回到了北京。離當年顧貞觀求納蘭剛好是五年,這是君子一諾,再次體現了納蘭的重情重義。吳兆騫不知道這個中的辛勞,顧貞觀被他誤解,納蘭就知道了,就找到明珠,明珠召來吳兆騫,只見廳堂中,左邊寫著“顧貞觀為吳兆騫飲酒處”,右邊寫著“顧貞觀為吳兆騫屈膝處”。吳兆騫醒悟,並真誠道歉。三人成了深交。這個故事對漢人的文人來說,納蘭的重情重義溫暖了一大批漢族文人。納蘭對生活厭倦時,顧貞觀還為納蘭做了重要的事,這給納蘭最後生命帶來了最後的一絲亮色。
納蘭心事有誰知(八)而今才道當時錯
身為康熙皇帝身邊的紅人,納蘭有著令人豔羨的事業前景,然而,盧氏的去世卻在感情世界裡徹底擊垮了納蘭,他長期沉浸在壓抑痛苦中不能自拔,“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愛妻的離去帶走了納蘭關於愛的全部美好回憶。就在他對未來幾乎萬念俱灰的時候,一位女子走進了他的世界,她就是沈宛,這位才貌雙全的江南才女,以她特有的溫柔之情溫暖著納蘭冰冷的情感世界,在他悽楚寒冷的生命中再次點燃了愛的火焰。
然而,在經歷了一場纏綿悱惻的絕世戀情之後,兩個人卻在無盡的痛苦中結束了這段感情。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多情多病的納蘭遭受了太多的愛恨離愁,當一切感情的寄託猶如煙雲消散殆盡,當納蘭沉痛地寫下這悽美詞句後不久,他年輕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年輕的納蘭公子走了,在另一個世界裡,他將不再惆悵,不會再有痛苦與寂寞。在臨終前,納蘭寫下了他一生最後一首詩《夜合花》:“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華榮。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短短的一生,納蘭留給世人的詞有近四百首,詩近四百首,這些用他的心血寫下的詞句,跨越滄桑時空,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麼,納蘭和沈宛之間究竟有著怎樣一段悽美戀情?惆悵一生的納蘭公子又將迎來怎樣的人生結局呢?
納蘭一生中兩個最大知己,一是盧氏,一是顧貞觀。可是友情不能代替愛情,顧貞觀也最瞭解納蘭的孤獨與寂寞。顧貞觀做媒,納蘭結識了另一位女子,這是沈宛,沈宛能填補納蘭的感情生活呢?“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悽迷.紅淚偷垂,滿強春風百事非.情知化後來無計,強說還期,—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首句令人震撼,“錯”字正是這種震撼所在。人生有悲劇在乎,我們永遠不可能回到從前,一旦犯下錯誤,不可能再有改變的機會。表達的正是這種永遠不能回到過去的悔恨。這首詞是寫給沈宛的嗎?他經歷的最大傷害是在愛情上的傷害。回顧一下他一生的幾段愛情錯誤,一是初戀,因為外在壓力被迫與她分手,可能對當時的納蘭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二是與盧氏的婚姻,這應該是最完美的婚姻,可是這隻持續了三年,盧氏的離去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損失,不是納蘭的錯,是上天的錯;三是納蘭二次婚姻的錯, 納蘭續娶過官氏,他有強烈的牴觸。據說官氏是任性刁蠻,盧氏的感情是不能填補的空白,正是這種情況下,沈宛走進了納蘭的生活。,,
(沈宛是怎樣的女子?)納蘭認識沈宛有兩大原因:一是納蘭早是仰慕沈宛的才名,她是詞人,有集子流傳。見到沈宛前,就讀到過發也的詞。二人在填詞上的共同語言是重要原因。二是顧貞觀的引薦。二人相隔千里,本來沒機會見面,現在牽線的是顧貞觀。所以納蘭請顧貞觀出馬幫他。納蘭寫給顧貞觀的信這樣說: “聞琴川沈姓,有女頗佳,望吾哥略為留意。”琴川指常熟,可能是沈宛居住的地方,這時康熙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