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淚水,無論這些腳印是直線還是曲線,無論是一堆原地踏步的亂點、一個走不出迴圈的圓圈,還是一條螺旋上升的曲線或順暢上揚的直線,都將是一份交給自己的答卷。
多年前,我的一位德國同事給我講了他教育女兒的一個故事:
一天早晨,他帶著12歲的女兒來到德累斯頓城邊的海德森林裡,拿出地圖對女兒說:“今天我們要穿過這片森林走到對面村莊的外婆家,你先在地圖上選好路線,交給我,然後,你在前面帶路,在每一個路口都由你決定向哪裡走,但不可以走回頭路。”
女兒異常興奮,平時總是爸爸帶自己走,這回終於輪著她帶路了。她認真的在地圖上選好了最近的路線,交給爸爸,然後高興地邁開大步向前走。到了每一個路口她都思考一下,然後,領著爸爸繼續向前走。
不知不覺間太陽已西斜,可是還走不出這片森林。女孩有點急了,加快了步伐,同時,也不再那麼認真地在每一個路口思考,匆匆選擇了路線就忙著趕路。天很快就黑了下來,女孩無助地問爸爸:“為什麼走了這麼久還沒到呀?平時跟著你走,中午就到外婆家了。”
他微笑著開啟地圖,說:“你看,這是你設計的路線,這是我們實際走的路線,在很多的路口,你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在一些地方我們還轉了幾圈,現在我們在這裡,離外婆的村莊還很遠。”
女兒委屈地說:“那你為什麼既不讓我看地圖,又不讓我走回頭路?”
他回答說:“今天,看上去爸爸是在和你做個遊戲,其實是想告訴你一個道理,人生就像今天這場遊戲。最初,每個人可能都會為自己設計一個遠大的目標,希望獲得一個美好的人生。然而,人生的道路上會有無數個岔路口,當他在某一個路口做出了選擇之後就只能向前走,因為時光不會倒流,如果選錯了,也只能在下一個路口再去修正。經過無數次調整、修正之後的路線已經大大偏離了原先設計的路線,因此,終點也不可能是原先的目標。我們能夠做的是,在每一個岔路口都認真地選擇,儘量少犯錯誤,少做修正,最終即使達不到原先的目標,也會離那個目標近一些。”
這位德國朋友用一個遊戲詮釋了人生的真諦,既教育了子女,也啟發了我們。
人的一生究竟該怎樣度過?半個多世紀前,蘇聯作家奧斯托洛夫斯基曾在他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借主人翁保爾×柯察金之口對這個問題給予了回答:“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而雷鋒則在日記中寫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這都是一種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境界,是一種信念、一種追求、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氣概。
幸福人生——快樂指數
我們在祝福別人時常說:祝你幸福!祝你快樂!
幸福是什麼?快樂又是什麼?有的人說有錢就幸福,有的人說有權就快樂。然而我們發現有錢有權的人並不一定都幸福,也並不一定都快樂。其實,正如喬塞亞·羅伊斯所說:“人生的目的只有兩點:一是得到你想得到的;二是享受你所擁有的。但是,能夠做到第一件事已經非常不易,能做到第二件事的人更少,而快樂恰恰藏在第二件事裡”。
生活中,當人們有所追求並有所收穫的時候,在收穫的那一刻會產生一種滿足感,這就是幸福和快樂。與此同時,當人們已經擁有了一些財富和資源,並能夠充分地利用它們、讓他們發揮出更多更有意義的價值,並能與更多的人分享所擁有的一切,才能夠從中得到內心的愉悅和快樂。
其實幸福和快樂是一種內心的感受,它取決於期望與擁有之間的平衡關係。如果我們獲得的大於期望得到的,就自然感覺到滿足,進而產生幸福快樂感。因此,我們可以這樣定義幸福快樂指數:
當指數F31時,表明人們實際收穫的超過或等於期望得到的,在內心就會感到欣喜和滿足,自然就會產生幸福感,感覺到一種快樂;而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