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陽父回答說:“齊、秦、晉、楚吧?齊國,姓姜,是伯夷的後代,伯夷曾輔助堯掌管禮儀制度。秦國,姓嬴,是伯翳的後代,伯翳曾輔助舜使很多部落順服。至於楚國祖先,也都曾為天下人建立了功業。周武王戰勝紂王后,成王把唐封給叔虞,那裡山川險阻,憑這些有德的後代與衰弱的周室並存,晉國也一定能興盛了。”
鄭伯說:“好吧。”於是急速向幽王請示,把他的百姓遷移到洛水東部,虢、鄶國國君果然向他貢獻出十座城邑,他終於建立了鄭國。
可以看出,伯陽父對天下大勢分析得很透徹,他的預見全部變成了現實。
伯陽父擅長占卜、占星和解夢,他經常拿這個說事,但那只是他的職責,他本人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唯心主義者,恰恰相反,他的大部分論斷是蘊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的。他常常和鄭伯友議論朝政,提出了“和實生物”的論斷,他說“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他告誡後人“聲一無聽,物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意思就是說:一樣的聲音沒有聽的價值,一樣的物品一文不值,一樣的味道食如嚼蠟,一樣的事物沒有談論的必要。言外之意就是,天下萬物要在變化中獲得進步,暗含著和諧的味道,這是多大偉大的定論。
完全可以說:中國古典哲學,從伯陽父開始;換句話來說:伯陽父是中國古典哲學的奠基人。
伯陽父卒年不詳,應在西周滅亡之後。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二十五 文武司徒勤王身死——鄭桓公
鄭桓公,名姬友,是周厲王少子,宣王的小弟弟。宣王十分喜愛這個小弟,便在宣王二十二年將其封到了鄭,即今山西華縣東,建立鄭國,為伯爵,故鄭桓公時稱鄭伯友。這是西周最後一個受封的諸侯國。鄭桓公在鄭國時治國有方,愛護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
之後的事情隔過不提(想提也沒記載),我們從宣王四十六年說起,這一年,宣王打獵遇到了“厲鬼”,恍惚間被射了一箭,不省人事。宣王回去後閤眼就看到杜伯和左儒,自知活不長了,不肯吃藥。
宣王病情是越來越重了,他開始考慮後事,此時老太師周定公早就告老了,太保兼太宰仲山甫已經逝世,於是他找來太傅兼太宗召穆公姬虎和現任太師尹吉甫託以後事。他勉強支撐起身體,對二公說:“本王依賴諸位幫忙,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戰,使得四海安寧,不想一病不起。太子宮湦,性格有些闇昧,你們要竭力輔佐,不要敗了先王祖業。”二公不敢怠慢,稽首受命。
二公出宮,在宮門口遇到了太史伯陽父。召虎對他說:“以前有童謠之語,我曾經說過恐有弓矢之變。現在大王果然親眼看到厲鬼拿著朱弓赤矢射向自己,以致病得這麼重。其兆已經應驗,大王一定是好不了了。”
伯陽父說:“我夜觀天象,見妖星隱伏於紫微星之垣,國家應該還有其他變故,大王自己不足以當之。”
尹吉甫生氣地說:“天定勝人,人也一定勝天。二位只說天道而廢棄人事,把三公六卿放到什麼位置?”所謂三公六卿,在西周指的是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公和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這六卿,當時太保和太宰都空缺。
尹吉甫說完就走了,大家不歡而散。
沒多久,百官集聚宮門侯問,聽說宣王病重,不敢回家。當天夜裡,宣王崩。姜後下達懿旨,召顧命大臣召虎和尹吉甫率百官扶立姬宮湦,是為幽王。詔書以次年為元年,立申伯之女為王后,立宜臼為太子,進申伯為申侯。之後姜後悲傷過度於不久後辭世。
幽王本人,脾氣暴躁,不通人情,喜怒無常,自姜後去世後更加恣無忌憚,寵信小人,沉溺酒色,不理國事。召公患病,於不久後去世;尹吉甫年老,力不從心,告老歸衛,留下兒子尹球輔佐幽王,可惜他教子無方,尹球是個喜歡阿諛奉承、貪得無厭的小人。同時,幽王將尹球、虢公和祭公列為三公,這三位都是一個德行。此時朝中也只有伯陽父一人是先王老臣,心繫天下,但獨臂難撐。堪稱忠良者只有趙叔帶和鄭伯友二人。
幽王二年(《國語》為三年),岐山傳來急報,奏涇、渭、洛三川地震。幽王笑道:“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知本王。”置之不理。
伯陽父對趙叔帶嘆道:“三川發源自岐山,怎麼可以震呢!當初伊水、洛水乾涸夏朝就滅亡了,黃河枯竭商朝就滅亡了。如今三川地震,河源的水流將被阻塞,河流被阻塞,高山就一定會崩塌。岐山是太王發跡的地方,此山一崩,周怎麼會沒有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