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2 / 4)

,不太可信。

宣王自知不行之時將太子宮湦託付給召公和尹吉甫,二人稽首受命,出宮後碰到了伯陽父。

召虎問伯陽父:“童謠之語,我曾說過有弓矢之變,現在大王親眼看到了厲鬼拿著朱弓赤史射向自己,以致病重如此。其兆已經應驗,大王必然不起。”

天文學家伯陽父說:“吾夜觀乾象,妖星隱伏於紫微星之垣,國家更有其他變故,大王自己不足以當之。”

尹吉甫不信鬼神,說:“天定勝人,人也一定勝天。你們只會說天道而廢除人事,把三公六卿放到了什麼地方?”

說完,不歡而散。

周幽王二年(《國語》說是三年),岐山發生大地震,震級很大,波及範圍很廣,涇、渭、洛三條河流都受到了影響,即“三川皆震”。伯陽父身為史官(柱下史),記錄了此事。他嘆息說:“周就要滅亡了。天地間的陰陽之氣,不應該沒有秩序;如果打亂了秩序,那也是有人使它亂的(原句‘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

陽氣沉伏在下,不能出來,陰氣壓迫著它使它不能上升,所以就會有地震發生(原句‘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

如今三川地區發生地震,是因為陽氣離開了它原來的位置,而被陰氣壓在下面了(原句‘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

陽氣不在上面卻處在陰氣的下面,水源就必定受阻塞,水源受到阻塞,國家一定滅亡。水土通氣才能供民眾從事生產之用。土地得不到滋潤,民眾就會財用匱乏,如果到了這種地步,國家不滅亡還等待什麼!從前,伊水、洛水乾涸夏朝就滅亡了;黃河枯竭商朝就滅亡了。如今周的氣數也像商、周兩代末年一樣了,河源的水流又被阻塞,水源被阻塞,河流必定要枯竭。一個國家的生存,一定要依賴於山川,高山崩塌,河川枯竭,這是亡國的徵象。河川枯竭了,高山就一定崩塌。這樣看來,國家的滅亡用不了十年了,因為十剛好是數字的一個迴圈。上天所要拋棄的,不會超過十年。”

果然,這一年,岐山發生山崩,堵塞了河道,使三川下游河水枯竭。幽王也只是在位了十一年。

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對地震進行解釋。伯陽父認為地震是因為陰陽二氣失衡,這種解釋包含著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因素,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伯陽父並沒有脫離原始的宗教思想,將天事與人事聯絡在了一起。我們知道,地震只是一種自然現象,和什麼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統治者的好壞,和什麼正義與邪惡都沒有絲毫的關係,所以伯陽父的聯絡是不科學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天人合德的思想對歷代帝王也形成了一種約束力,使得他們中的某些人會在天下出現大的自然災害時下發罪己詔,還是有著不小的作用的。

伯陽父的陰陽論對後世影響極大,形成了獨特的東方哲學並影響到其他的諸多行業,這種哲學指導著中國人一直走到今天。伯陽父,中國哲學家中的先行者。

言歸正傳,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年,幽王寵褒姒,廢申後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後,其子伯服為太子,伯陽父等人諫阻而無效。伯陽父大呼:“三綱已絕,禍成,周亡矣,無可奈何!”當日便告老退位,之後就發生了烽火戲諸侯。

當時,宣王時的諸位重臣均已離開人世,朝廷內外,小人當道,只有鄭伯友是個正人,也只有他最瞭解伯陽父。他見到幽王無可救藥,便思長遠之計,早做退路。

一日,鄭伯找到伯陽父,問:“王室災難深重,我怎麼才能死裡逃生呢?”

伯陽父答:“只有洛水東、黃河南可以安居。”

鄭伯問:“為什麼呢?”

伯陽父答:“那一帶鄰近虢國、鄶國,虢國、鄶國的國君既貪婪又喜好佔小便宜,百姓不順從他們。現在,您是司徒,百姓都熱愛您,您如真的請求住在那一帶,虢國、鄶國國君看到您正當權,會很容易地分給您土地。您如真的住在那一帶,虢國、鄶國的百姓都是您的百姓了。”

鄭伯又說:“我想到南邊的長江流域住,怎麼樣?”

伯陽父回答說:“過去祝融替高辛氏掌管火,功勞甚大,但他的後代在周朝也沒有興盛起來,楚國就是他的後代。周王室衰弱,楚國一定興盛。楚國如果興盛,對鄭國絕對沒有好處。”

鄭伯說;“我想住在西方,怎麼樣?”

伯陽父回答說:“那裡的百姓既貪婪又好利,難以久居。”

鄭伯說:“周王室衰弱,哪國將興盛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