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小說:幸福經濟學 作者:一意孤行

家正在失去基於社會穩定的和諧。

一個和諧的小康社會並非只是簡單地達到某種水平的人均GDP。它意味著人們的福利要在全中國得到公正的分配,緩和現有的城鄉之間以及沿海和內陸地區之間的家庭差距。一個和諧的小康社會不僅代表著物質享受,更意味著要在所有的方面和諧發展,包括城市化、促進教育普及以及重塑社會階層。關鍵的因素是,人類和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中國的自然資源基礎和生態系統為代價,一旦這些東西受到破壞,人類福利可持續性的前提便不復存在。換句話說,小康社會將改善和維持所有公民和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福利。上述三個主要因素保持平衡,並保持物質和非物質方面的福利妥帖並行,就是和諧小康社會所具有的特徵。

作為美國全球霸權的新興對手,中國這個亞洲的經濟巨人是否在著手找尋一條道路,其準則是與自然之間建立適度與和諧的關係呢?中國能否從物質中心主義和資本主義發展最大化的咒語中謀得根本性的變化呢?中國正在進行地球上最重要的經濟試驗之一:尋求平衡,並把經濟發展與環境服務和維持社會凝聚力整合起來。該試驗包括透過測度經濟發展的環境成本去研究綠色GDP的核算問題。對中國綠色GDP資料的初步估計,大約15%的GDP被環境破壞所吞噬。我們提議開發一套綜合的發展指標(平衡經濟、環境和社會的發展屬性),以便於測度、評估和褒獎中國地方市政當局的管理績效。

如果中國能夠真正接受這條所謂的和諧發展、綠色GDP核算之路,並開發出新的福利和發展測度方法,這在由英美資本主義主宰的新古典主義經濟發展的哲學世界裡,將成為令世界震撼的改變。確實,我在2005年8月前往中國承德參加一個會議時已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會議所在地承德就在北京的東北邊,18世紀的乾隆年間(清朝)建造,併成為皇室的避暑山莊。1793年,就是在承德,乾隆皇帝斷然拒絕了來自東印度公司的英國特使馬戈爾尼爵士提出開放與中國進行貿易的請求。乾隆駁回了特使的說項,聲稱中華泱泱之國無所不有,不需要外國物品或者跟外國人交易。這個拒絕最終讓英國捲入對中國的貿易戰爭。也是在承德,我很幸運地把可替代的發展測度方法、GPI和真實財富核算等內容介紹給了中國同事們。這些新模型似乎與我的中國主人產生了共鳴。後來,我應邀在一本書中完成一章寫給*主席,內容是如何在中國採用GPI和真實財富模型。

第7章 社群和國家的真實財富(4)

和諧小康社會,如同西方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觀念一樣,要求經濟發展能夠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並且沒有損害後代滿足他們需求的能力。然而,當許多西方國家在談論如何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合併到國家政策時,大多數國家卻繼續遵循著不斷追求經濟(GDP)增長和物質中心主義的發展模式。中國有機會成為經濟發展新模式的先鋒國家。在這個新興模式中,滿足所有中國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不僅僅是增加物質財富的積累,才是基本目標。

不丹的國民幸福總值

設想一個幸福的經濟或愛的經濟吧。支援這種經濟的價值觀、美德和政策是什麼呢?假使社會建立在利他經濟學的基礎之上,考慮一個包括真實“幸福宣言”的所有福利因素會怎麼樣?

不丹王國位於喜馬拉雅山腳,與印度和中國的西藏接壤,人口672;425,2005年的人均GDP為3;921美元(全球排名第117位)。按照傳統的經濟測量標準,不丹是一個相對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其經濟基礎主要依靠森林、動物飼養、少有餘糧的農業,以及目前日益增長的水電、商品作物和旅遊業。然而,不丹遠遠超越了“發達”國家的概念,因為其自然環境非常之美。同其他國家相比,不丹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更加接近。Innovest戰略價值顧問公司(紐約)的執行董事弗蘭克·迪克森(Frank Dixon)注意到,將不丹與美國相比,“我們(美國)的環境受到汙染和不可持續,我們的文化建立在物質中心主義的基礎之上,而且許多美國人並不快樂”。反之,不丹在亞洲國家中,擁有世界最高密度的物種資源,最多的受保護土地和最高比例的森林覆蓋率。

不丹採納了一項有關國民幸福總值(GNH)的官方政策(經國會批准),用追求幸福取代追求經濟繁榮和國民生產總值(GNP)。這個孤立的藏傳佛教國家由年輕的國王晉美·桑給·旺周(King Jigme Singye Wangchuck)領導,是世界上惟一用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