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真實財富模型(1)
哲學基礎
就像房子的地基或者橡樹的根一樣,真實財富是建立在以下信念的基礎之上,即,如果我們衡量發展與創造有意義的生活目標相一致,那麼我們的生活將真實可信並且欣欣向榮,即所謂的“美好生活”。透過測度什麼是影響生活質量和終極幸福的最重要因素,我們對於那些應該受到讚美和努力改善的生活條件就會了解更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是真正地在為眾生謀求幸福和美好生活。
真實財富的哲學意義有幾條基本原則。第一,真正的財富代表著使生活變得有價值的所有因素,而不是簡單的金錢或物質財富。第二,真正的財富是充裕的,而不是短缺的。第三,真正的財富在互惠前提下自由給予和自由獲得時更顯充裕。第四,真正的財富最終是來自上帝的禮物,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與上帝一道彼此分享這份財富。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然資本或者自然的禮物,豐盈無價。第五,管理我們的真實財富應該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資產完整及其活力的基礎上,因為這些資產對於我們所追求的愛和幸福意義重大,即,追求個人、家庭、社群和生態系統的繁榮昌盛。
一種測度福利的實用工具
真實財富模型不僅是哲學而且是一種過程和實用工具,用於說明那些有利於或有損於我們真實福利和幸福狀態的生活情形。如果以500年前盧卡·帕喬利的核算模型為準則和工具,真實財富把所有對我們個人和集體福利有好處的生活條件看成存貨。模型承認這些福利資產存在著從優秀到貧乏的不同狀態。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建立一個真正的資產負債表,用於顯示根據生活質量反映的資產和負債。
引入真實財富評價方法如同我們每年接受醫生的全面體檢,除了提供有關我們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福利狀況之外,還包括我們的財務福利和我們所居住和工作的環境福利資訊。透過這種評估方式,我們不僅知道更多的主要優勢,而且能夠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
審視我們的價值觀、準則和美德
作為過程,真實財富評價方法從審視我們的價值觀開始。價值觀決定行為。什麼是真正有意義的生活?什麼決定我們的幸福狀態?什麼是我們內心慾望的止點?我們需要誠實地回答這些關鍵問題:
1。 如何生活?
2。 生活過得怎麼樣?
3。 哪些領域是我們想要改進的?
這些問題的答案引導我們找到用於評價人類福祉的特徵和指標。這一點在個人、家庭和社群的層面上都是真實的。
真實財富評價也需要把指導我們生活、家庭、工作場所和社群的許多準則接駁起來。在假設或法律之下,準則非常重要。這些準則與包含在美國獨立宣言中的用法類似。它們是我們所相信、所追求,並用以指導我們行動的相關陳述。
什麼是美好生活
考慮一下美好生活的圖景:
有意義和繁榮的生活被高生產率的工作日決定著(但不超過3或4小時)
人們擁有進行再創造、與朋友和家人相處的時間,用於讚美自然界和彼此之間的真實財富
真正給予和接受的生活,互利互惠
豁免金融債務並全面消除債務利息
金融財富的公平再分配
有規律的安息日:一段休息或暫停的日子,感謝上帝賜予的美好生活
有人能夠否認,與當前這種追求富裕和消費卻不知其意的病態文化相比,上述圖景不是更加引人入勝嗎?我們有能力在適度和足夠的基礎上說明美好生活的含義。 。 想看書來
第5章 真實財富模型(2)
需要、想要、富有和貧窮的分類方法
為了確定個人、家庭或社群的真實財富,有必要搞清楚人的需要(need)和想要(want)之間的區別,以及什麼是真正的富有和貧窮(缺乏真實福利)。什麼是人類福利的基本需要?福利研究是一個複雜而新興的研究領域。從歷史角度講,它開始於心理學家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層次研究。馬斯洛把生理、安全、愛、尊重和自我實現等基本需要,按照層次關係從底(生理)到頂(自我實現)排列起來。每一層級的需要必須在一個人能夠無私行動之前得到滿足。根據馬斯洛的觀點,只要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我們繼續向上發展直到自我實現。
區分手段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