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聖金丁之役(Battle of San Quintin)為一五五七年西班牙於哈布斯堡—瓦盧瓦王朝戰爭(Habsburg Valois Wars)中戰勝法國。
[12]安東尼奧·坦培斯塔(Antonio Tempesta,1555—1630),義大利畫家,喜以戰役、騎兵隊、行軍主題入畫,並留下許多雕刻與蝕刻版畫作品。
[13]卡洛(Jacques Callot;1593—1635),法國畫家,作品包括油畫、版畫、雕刻等,宗教、暴力及各種社會現象是他最常創作的主題,其中表現戰爭恐怖的系列版畫影響了後輩畫家。
[14]哥陽德斯(Francisco Collantes;1599—1656);西班牙畫家,屬於巴洛克風格,以風景畫和聖經故事作品知名。
[15]布勒哲爾(Brueghel the Elder;1525—1569),法蘭德斯畫家,以繪畫風景和農民生活著名,兼及幻想或寓言、風土人情及聖經故事。“掃羅之死”(The Death of Saul)為聖經故事,以色列王掃羅因戰敗負傷,為求避免屈辱舉劍自盡。
戰爭畫師 第一章(8)
[16]小彼得·布勒哲爾(Peter Brueghel the Younger,1564—1638),布勒哲爾之子,亦為畫家。作品出現古怪的火災和怪誕意象,而被稱為“地獄的布勒哲爾”。
[17]法龔內(Aniello Falcone,1607—1656),義大利畫家;屬於巴洛克畫派,以描繪戰爭場面的作品知名。
[18]勃艮第戰役起因於勃艮第末代公爵大膽查理(Charles le Téméraire)企圖擴張領土、並脫離法國獨立,戰事爆發於一四七四年十月,但查理因征討瑞士未果、在南錫附近的戰場上被殺,勃艮第紛擾於一四七七年畫下句點。
[19]福爾圖尼(Mariano Fortuny,1838…1874),出生於加泰隆尼亞的西班牙畫家,以歷史畫和風俗畫著名。一八五九年被西班牙政府派往摩洛哥去描繪西班牙與摩洛哥之間的戰爭場面,此後著迷於異國情調。《提土安之役》(La batalla de Tetuán)是福爾圖尼受巴塞羅那市政府委託,紀念西班牙軍隊勝利的作品,草圖畫幅長達五米,自一八六三年起進行,耗費十年仍未完成。
[20]梅索尼埃(Jean…Louis…Ernest Meissonier,1815—1891),法國畫家,作品多描繪軍事和歷史題材,尤以拿破崙戰爭主題出名。德太耶(Jean…Baptiste…édouard Détaille,1847—1912),法國畫家,師從梅索尼埃,同以精確描繪軍事主題、拿破崙戰爭知名,作品帶有傳奇色彩與情感。
[21]赫爾曼·林(Herman van Lin,1630—1670),荷蘭畫家。默倫(Steven van der Meulen,1543—1568),法蘭德斯畫家,屬於北方文藝復興、巴洛克畫派,擅長描繪戰鬥場面。所作法蘭德斯戰役諸畫深受路易十四喜愛,從此每次作戰奉令隨行。
[22]班多夫·雷斯奇(Pandolfo Reschi,1643—600),出生于波蘭、活躍於義大利的畫家,以戰爭與風景畫出名。
[23]馬德歐·史東(Matteo Stom,1643…1702),義大利畫家。
[24]保羅·烏切羅(Paolo Uccello,1397…1475),義大利畫家,是早期文藝復興佛羅倫薩畫派代表人物之一。他醉心透視法裡的前縮法(foreshortening),將幾何學研究注入寫實畫風,喜歡使用抽象化的簡潔線條,並用非現實的手法來表現象徵性的空間。
[25]喬託(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義大利畫家與建築師,他將拜占庭藝術中人物與建築的僵化形式,賦予自然與寫實的立體感,並將熱情與想象注入其中,這是西洋繪畫史的重要轉折點,因此後人稱他為“西方繪畫之父”。
[26]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1430—1516),義大利畫家,威尼斯畫派創立人,以風景畫、宗教題材作品知名。他將寫實主義提升到一個新境界,在題材、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