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居所,不會受任何阻礙,亦不必多此一舉的需要派人引路。
不過,這兩個門衛在看到多日不見的陳酒時,心裡其實都有著一個大疑惑。他們很想知道陳酒這幾天不在這兒,也不在鎮上的小酒坊裡。那會去了哪兒做了些什麼?要知道在他們的印象裡,陳酒似乎沒有這樣“消失”過,酒坊還是這處院落,她的身影總會處於其中一處。
但他們沒有問,因為他們看出了陳酒的面容略顯憔悴。
能令她傷神如斯的事情,顯然不是她開辦在鎮上的那間客源頗豐卻被她主動閉門了的酒坊,大抵還是與他們的上司、這幾天性情似有反常的林大人有關。而如果陳酒的傷神與林大人有關,不需再有誰提醒什麼,也不論誰有多大的好奇心,居所裡全體侍衛都會自覺選擇閉嘴。
不過。他們雖然很“乖巧”的閉嘴了。但陳酒獨自惆悵了幾天之後,不自覺間神經就變得敏感起來,感覺到這幾個熟知的人忽然就變得“沉默寡言”起來,一種不太對的氛圍就很明顯了。
但她也並未過多在意這些小細節。只簡略詢問了林杉今天的身體狀況。以及過去幾年的作息飲食。得了他此刻應該所在的位置,便獨自尋人去了。
其實居所佔地並不大,只有二進院。除了兩主廳。其餘起居室、雜物室、角房等總計不過二十四格,門衛不必像報告看守人犯所在地一樣向陳酒稟得這麼細緻。不過是他們想與陳酒多說幾句話,但又感覺到她神情有異,不好說別的,只得在這類可說可不說的話題上多扯兩句了。
想到分別在即,即便是居所裡的侍衛,也對這位吃苦任勞、又善良多智的酒姐心生不捨。
可再思及自家大人,真不知道他心裡是怎麼籌措的。
——
其實不需要門衛的指引,若陳酒要尋找林杉,第一個會去的地方就是他的書房。
但當她行至老地方,卻對眼前景象大吃一驚。
書房早已不復存在,但兩旁挨著的屋舍還在,所以此番景象看上去有些像一排齒骨缺了一門。原來的書房被拆掉,石磚、瓦片、梁木都分類擺在一旁,壘了三堆,但看樣子是要立即重建,因為已經有幾個臉熟的侍衛換了一身粗麻布罩衣,袖子掄到手肘上,充當著泥瓦匠,正蹲在原書房地基上砌牆基。
一個負責拎泥灰的侍衛剛一側轉身就看見了陳酒,他微愣之後就是喜笑滿面,喚了一聲“酒姐”,其餘幾個正蹲身拿磚刀刮灰、叮叮噹噹正忙碌著的侍衛聞聲抬頭,緊接著他們就陸續站起身,臉上都是近乎一致的喜悅笑容,幾聲“酒姐”一通叫喚。
陳酒點頭示意,然後問道:“這才幾天工夫,書房這是怎麼了?”
一個侍衛有些無奈地道:“若有人起意,再好的房子要拆起來還不跟玩兒一樣。”
另一個侍衛接著說道:“不過,只是重建一間屋舍,我們幾個人半天時間不到就可以完成了。”…
居所裡的這二十來名侍衛,除了各個武藝精湛,其中一半還兼有斥候探哨之能,另一半則都學有泥瓦匠手藝。
可不要忽視這幾個泥瓦匠,他們主要學的是軍堡屯所的修砌能力,並進行過惡劣環境訓練,不用標尺線量也能把數丈高的堡牆修得平直如一體,同時還兼具速度。除了修砌本領,他們對於建築的敏銳眼光,也能幫助他們在遊騎探哨時更深入細緻的推敲敵方堡壘的一些資訊。
對於這一點,陳酒大致也是知道的,但直到今天她才有幸確認會泥瓦工事的侍衛是哪幾個。
讓這幾個人修間民房,簡單得可以信手拈來。但他們可能連自己也沒想到,在離開北地這處小鎮之前,林大人果真會讓他們嘗試一下修民宅的感覺。因而雖然是極為簡單的事情,他們這幾人不知怎的反而燃起極高的熱情,不需言語商議便自然達成了一致決定,用上十足本事,要在這小鎮上留一點他們獨特的痕跡。
陳酒見過京都東風樓從內向外翻修的過程,跟眼前的景象有些相仿,所以她才會詫異:這幾個人難道要把一間書房修成具有禦敵功能的堡壘?但受佔地面積的限制,這是絕不可能的事情。
見陳酒滿目疑色,幾個侍衛以為她要問林杉在什麼地方,其中一人便將她指去了東角院。
陳酒其實也正準備直接去問林杉有關書房的事。便不再在重建的書房旁逗留。移步來到東角院,院落不大,但植滿四季常綠的松柏,頗具古雅之意。
這些由侍衛們閒暇時去郊野山上移栽來的松柏大多枝密如蓋,此時又正值松枝新生的時節,深青色的老松針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