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私語書 作者:連過十一人

香事

有的香直白肉感,比如趙合德所浴之豆蔻湯。香氛氤氳中,瑩白細嫩的肉體更顯*。循香躡足而至的漢成帝,這才能得窺伺*。有的香更重精神意味,比如屈原自比香草,孔子袖懷蘅蕪,曹操身配澤蘭,這都是一種植物語系,行為藝術,意即自己行止清潔,不染俗念。

有的香熱辣*,比如潘金蓮所含之香餅,嚼如爛絨再餵給西門慶,你吞我吐,助燃*。再看孟玉樓就低調含蓄得多,止於“行時香風細細”,大約是隔著衣服繫個香囊,若有若無的一線香而已。

有的香寒意逼人,比如薛寶釵所服之冷香丸,一個人,心裡活得跟明鏡似的纖毫不爽,表面還得做出處處不計較的混沌樣子,嘗著甜,心卻冷。有的香清苦自賞,比如林黛玉染了襟袖的藥香,此人心中枝節叢生,葉葉心心又都關情,只能把自己熬成一鍋甘苦自知的藥湯了,還好有個勇於嘗苦的寶哥哥。有的香小心行事,落腳日常,比如襲人給寶玉手籠裡添的香;有的香立意出塵,欲潔卻不達。比如妙玉用自梅花上掃來的積雪泡茶,連冷月花魂的黛玉都嘗不出,如此的理念潔癖,必然肇禍。難怪她最後不得善終。

有的香小鳥依人,比如董小宛給冒襄制的香饌蜜餞,浸海棠、木犀於香油中,經年取出,每每冒會客,進餐完畢,小宛便端出自制香饌應客。有的香大方磊落,比如探春房間裡,一概玩器皆無,閨閣的薰香裝置不屑為之,只是單單供了幾個佛手,借一點植物的清芬寒香而已。如此行事的還有慈禧太后她老人家,後廳裡常常供著幾缸香櫞佛手,半個月後就賞給使女們吃掉。撇卻歷史功過不談,她確實也是個不讓鬚眉的女人呵。

有的香是恩愛連理,比如芸娘為三白制的花茶,放在荷心裡,泡起來花香滿中庭。有的香苦情氾濫,比如“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有的香此心可昭日月,比如屈原一邊歌詠,一邊獻給那啥女神的香草。有的香鬼影憧憧,比如馬爾克斯筆下的死人,常常附了茉莉花現身,花香所至,便是亡靈的腳步,哎呀,我的媽,深夜裡打這些字我都發毛。

有的香惜時如金,比如朱天文筆下的曇花,“多年後,每有暑夜忽聞見飄移的清香,若斷若續苦撩弦,我必定尋聲而至,果然是誰家外面那盆攀牆的盛開了”。有的香長如永夜,古時有所謂計時的香篆,類似於現在蚊香的形制,燒完一盤大約就是一晝夜的樣子。情渴的白日,纏綿的長夜,連日夜都是流香的,最後變成時間的灰:香塵。

有的香顯山露水,比如唐代流行的“香山子”,整塊香料雕琢成山型,描金飾玉,置於華堂,作為生香的擺設。有的香暗渡陳倉,法國舊時貴族婦女出行,都先在肛門處置香屁丸,則即使排氣烘烘,也能立刻化惡臭為蘭香,不至於形象受損。

有的香絮絮不已,時時發威,頗有侵略性。比如宋代貴婦拴在手腕上的香丸,“車行過,香菸不斷,香塵數里不絕”。有的香沉默無語,董小宛常與冒襄徹夜靜坐香閣,把玩名香,一香凝然,而相對無言——話又說回來,雖說“盡在不言中”的境界很美妙,但是我還是不喜歡《影梅庵憶語》,手澤味道太重,把玩的手勢太顯了,賞玩之物反倒淡出了。他不停地在那裡說“姬什麼什麼”,但是最後都事關他自己,她好像只是個重量級的粉絲,及被他回憶壓扁的抒情道具。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薄荷

喜歡薄荷的氣味。線形的、凜冽的寒香。讓人想起:刷過牙的吻,雨後的玉蘭樹,還有四川的那些雪山下的海子。買薄荷糖都買最強口味,號稱冰點的那個系列。入口時,辛辣不能言語的感覺,很爽。還有吃糖以後,不能呼吸,吸一口氣都會囟門疼痛的感覺,也很爽。我總是隨身帶一個小鐵盒子,裡面裝著薄荷糖。在茶社的時候喜歡點薄荷茶,另外再要一杯冰塊,喝到一半時丟進去,綠意盎然,好像杯底匍匐著一個熱帶雨林。很奇怪,自己在家裡,用藥店裡買來的薄荷,就只能衝出褐色、滋味曖昧的玩意,像是走到半路的中藥,然後才想起它確實也是一味解熱怯溼的藥材。

小說裡寫到薄荷的很少,沒有咖啡、茶、紅酒和檸檬水的出場頻率高,除非是東南亞或香港小說。亦舒筆下有個滿讓我難忘的場景,是男女主角離婚後,在山頂喝薄荷茶,剛下過雨的紫藤花架下面,惆悵舊情如夢。喝透心涼的薄荷,滿應景哈。甜是一種清淺的味道,薄荷可以使之層次豐富,結婚時發的喜糖,就是徐福記的薄荷巧克力。蜜裡調油多乏味,又甜又辣,不是更有甜趣麼。

喜歡薄荷的還有一個車前子,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