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堵車有治沒治 作者:瞎說唄

本人雖然不是研究交通問題的專家,但作為一個有著近20年駕齡的交通參與者,每天都體會著交通擁堵給人的生活帶來的不便,給人的心理造成的消極影響,對交通擁堵有著自己的切身感受。同時,更作為一個30年改革開放的親歷者,深知發展成果來之不易,衷心希望中國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前進不息,去建設更加美好的明天。對此,全國人民期待著,世界人民也期待著。出於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作者寫出這本並不具有專業水平的“專著”,並不敢妄想能夠給緩解交通擁堵問題開出什麼“妙方”,但願意做一個挨槍打的“出頭鳥”。只要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引出更多的人參與討論,得到專業人員的指點與批判,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我相信,金融危機阻擋不了中國的前進步伐,交通擁堵同樣也阻擋不了中國發展的腳步,中國政府,北京市政府,同樣面臨堵車問題的各地方政府,一定能夠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 想看書來

2、暢快的奧運交通能否延續

2、 暢快的奧運交通能否延續

2001年,北京在奧運申辦報告中向世界承諾:構建暢通交通運輸網,打造科學交通管理體系。根據承諾,在賽事期間,從運動員駐地到比賽場館平均耗時不超過30分鐘、市區快速路高峰時段車速35至50公里。

而到2006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1581萬人,流動人口萬人。2007年5月26日,北京市機動車突破300萬輛,每戶平均擁有輛機動車,這標誌著北京進入了快速機動化的“汽車時代”。機動車保有量的突飛猛進,既給首都經濟的繁榮引入新的機遇,也給城市帶來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等一系列現實難題。道路擁堵日益嚴重,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

北京市在早晚流量高峰期間,整個城區的道路基本處於擁堵狀態,在一些路段,車輛的通行時速已降到每小時10公里以下,個別路段甚至降到每小時5公里以下,比步行速度還慢。據新華網2003年9月的一次調查調查顯示,多數北京人上班需花費1小時以上,其中,60~80分鐘的佔,超過100分鐘的佔,而在20分鐘以內即可到達工作地的僅佔。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要實現北京奧運申辦報告中的承諾,對北京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是,在這樣一場國際大考中,北京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奧運期間,北京完全兌現了對國際社會的承諾,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的好評與充分的肯定。

奧運期間北京道路之暢通,令人感到十分爽快。北京人已經很久沒有享受到這樣便捷的交通了。隨著奧運會、殘奧會的閉幕,北京的交通逐漸恢復了常態。人們在“爽”了兩個月後,不得不又回到從前,繼續飽受堵車之苦。於是,在奧運結束後,延續奧運期間那種暢通的感受,成為所有北京人的願望。

但是,奧運期間那種的交通能夠延續麼?這種願望在短期內能夠變為現實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奧運交通的暢快是怎麼來的。

為了實現承諾,中國政府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舉國體制的優越性。2008年6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環境保護部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印發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北京市交通保障方案》。

從這個交通保障方案的內容來看,保障奧運交通的措施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開闢奧運車輛專用車道。按照奧運會慣例和申辦奧運會時的承諾,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在連線奧運場館、賽會人員住地等相關設施的道路內側設定奧林匹克專用車道,供奧運專用車輛行駛。奧林匹克專用車道從7月5日起陸續施劃,涉及長安街以及二、四、五環路等道路。車道自7月20日啟用,至9月20日止,專供奧林匹克車輛通行,單向總長285.7公里。 從2008年7月20日至9月20日期間,根據賽會人員抵離、訓練、比賽交通執行需求,分階段逐步啟用和停止使用奧林匹克專用車道。奧林匹克專用車道主線為24小時全天執行,支線為每日6時至24時執行。根據交管部門的規定, 奧林匹克專用車道主要用於保證參賽選手、裁判、記者、相關官員、國際賓客、保障物資和特種車輛的通行。持奧林匹克專用車證的客運車輛,在奧運期間,按照證件標明的許可權,可以通行奧林匹克專用車道。 持奧林匹克專用車證,為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運輸行李、器材裝置的車輛,執行場館執行保障的通訊、電力、興奮劑檢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