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2)

小說:漢字書法之美 作者:尋找山吹

臣穩定社稷。

當時顏真卿守平原(今山東陵縣),他的堂兄顏杲卿守在與敵人交鋒第一線的常山(今河北正定縣西南)。

常山孤城被安祿山大軍包圍,顏杲卿堅持不投降,阻擋了叛軍南下,也緩解了大唐軍隊整軍備戰的時間。

拖延一段時間後,常山城還是被攻破,顏杲卿遭俘,不肯投降。敵軍以杲卿愛子顏季明的性命威脅,顏杲卿破口大罵叛軍,被拔去了舌頭,也就是文天祥《正氣歌》中“為顏常山舌”的由來。結果,杲卿父子都遭屠戮殺害,顏家在這次戰役中犧牲了三十幾人。

兩年後,顏真卿反攻,收復常山,尋找到侄子顏季明的屍骸,悲家國之痛,傷青春之逝,寫下了這篇感人的“祭侄文稿”。

——“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祭侄文稿”的第二段是充滿感傷的回憶,家族裡優秀的青年後輩,像美好珍貴的玉石,像庭院中芬芳的蘭花,從小被認為是家族的驕傲,卻不料生命才正要開始,卻慘遭無情的屠戮殘殺。

書法線條像一個單一弦樂器的獨奏,憂傷卻又美麗溫暖的回想,彷彿沉溺在回憶中不願醒來,不願面對眼前悲慘的現實。

祭文隨著顏真卿的情緒,進入悲憤痛苦的壓抑,從“爾父常山作郡”開始,美麗的回憶破滅了,線條跳回現實,沉重而悽楚。

悲劇的高潮在孤城被攻破,書法出現最濃郁的頓挫,——“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

被包圍的孤城城門打破了,敵人兇惡殘忍,父子都被俘虜,父親不願投降,眼睜睜看著親生兒子被殺。

“祭侄文稿”第三段是樂章的高潮。“賊臣擁眾不救”,圈改塗去,改為“賊臣不救”,可以想見兩次重複中顏真卿對歷史小人誤事的咬牙切齒。只是小人無名無姓,似乎連可以悲憤抗爭的物件都沒有。

到了“父陷子死”,是全文筆墨最重的部分,顏真卿書法美學中沉著厚重、磅礡大氣的力度也達於巔峰。

那是要見證歷史的線條,沒有刻在石碑上,只是手寫的草稿,但是力透紙背,有不可撼動的莊嚴。

——“天不悔禍”,是對顏季明年輕生命遭遇慘死的傷逝;——“攜爾首櫬,及茲同還”,帶回了季明的屍骸,一起回家;——“撫念摧切,震悼心顏”,好像還在懷念季明童年時被長輩撫摸的溫暖,卻已經是冰冷的屍體了。

——“震悼心顏”,筆畫線條裡都是老淚縱橫的蒼涼。

“祭侄文稿”最後一段的筆墨變化非常大,——“方俟遠日”(等待有一天),也許戰爭結束了,可以為顏季明找一塊墓地;——“卜爾幽宅”,好好安葬這早逝的生命。寫到這裡,顏真卿情緒的悲慟糾結,變成書法線條尖銳的高音,——“魂而有知”開始,筆觸流動飛揚起來,與顏體正楷的方正穩重不同,線條似乎逼壓出書寫者心裡的劇痛;——“無嗟久客”,不要在外漂盪太久啊,是最後對死者魂魄的一再叮嚀。

結尾的“嗚呼哀哉”,幹筆飛白,輕細的墨色像一縷飛起的灰煙,彷彿書寫也隨魂魄而去。顏真卿書法美學的千變萬化,令人歎為觀止。

“祭侄文稿”是沒有謄寫以前的草稿,所以保留了塗改墨跡,也保留了第一次書寫時顏真卿的情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