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nbsp;
佛家認為,本質表現為因緣和合,所以萬物在本質上的真實、平等、相通,才可能產生妙用,但不一
定就會產生妙用。因為有的眾生可能尚處於迷中,而沒有領悟本性的實質。
2008年12月8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351 三界是境界嗎?
351 三界是境界嗎?
郭旭東
博友留言:請問老師:三界是娑婆世界麼?三界在咱們這個空間能有個空間範圍麼?還是說所有沒有
解脫的不管是哪個世界的眾生,都在三界之內,也就是三界只是思想境界的範圍,而不是空間範圍?
以下供參考。&;nbsp;
佛家認為,由於“萬法唯識”,所以三界首先是眾生的境界,其次是由其境界於生死等生存界(即
有)的類別,分為三大類,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佛學大辭典》)。
(一)欲界,即具有*、情慾、色慾、食慾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
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等二十處;因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稱欲界。
(二)色界,色為變礙之義或示現之義,乃遠離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的世界。
此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其眾生皆由化生;其宮殿高大,系由色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
色質,故稱色界。此界依禪定之深淺粗妙而分四級,從初禪梵天,終至阿迦膩吒天(色究竟天),凡有十八天。
(三)無色界,唯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物質的有情所住的世界。此界無一物質之物,亦無身體、
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的禪定中,故稱無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
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又稱四無色、四空處。&;nbsp;
我們一般所說的三界在範圍上屬於娑婆世界。由於三界首先是境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咱們這
個空間難以界定三界的空間範圍,而且,所有沒有解脫的不管是哪個世界的眾生,也都應該在三界之內。
這三界的果報雖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但都屬迷界,是眾生生死輪迴之趣,所以被聖者所厭棄。《法
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法華經·化城喻品》:“能於三界獄,勉出
諸眾生。”就是在勸三界諸有情莫以三界為安,當勤求解脫。所以我們應該刻苦學習佛法並以此指導實踐,不斷提
高修養,遠離三界的煩苦和沉淪,逐漸達到生命的自由解脫。
2008年12月10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352 想大精進是妄想嗎?
352 想大精進是妄想嗎?
郭旭東
博友留言:斑竹:最近突然間感覺到了時間的緊迫。緣起緣滅,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無常迅速,內心無比的焦急,想大精進地學習佛法,不斷地完善自身道德,珍惜佛度化我們的機緣。這樣的心念不知是否是妄想?請您百忙之中給予解答。謝謝斑竹您!
以下供參考。&;nbsp;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什麼是妄想。&;nbsp;
《俗語佛源》:【痴心妄想】愚蠢荒唐,不能實現的心思和想法,謂之“痴心妄想”……“痴”,佛教又稱為“無明”,是“貪、嗔、痴”三毒之一,為一切煩惱之源。不明是非、善惡的汙染之心,叫做“痴心”。《大日經·住心品》將“痴心”列為六十種心相之一。《法苑珠林》卷九十指出:“依邪見故,痴心增上。”……“妄想”和“正覺”相對,又稱“生滅心”、“攀緣心”等……“妄想”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如《楞嚴經》卷一所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nbsp;
由上可見,妄想屬於不理智的心念。“最近突然間感覺到了時間的緊迫。緣起緣滅,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無常迅速,內心無比的焦急,想大精進地學習佛法,不斷地完善自身道德,珍惜佛度化我們的機緣。”這些都是理智的行為,所以不屬於妄想,相反正是善根增加的體現。但是,如果因為著急而煩躁,影響了自己的身心,無形中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