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4 / 4)

增加了煩惱,那就沒有必要了。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去除煩惱的。 

我們就是應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我們應該主動接受道德方面的教育,不斷提高涵養,矢志不移地堅定自己的資訊,向生命的更高境界努力奮鬥、前進。如果道德欠缺,而不在這方面下功夫,那麼生命境界的提高就是空談,就是遙遙無期。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有緊迫感,大精進地學習理論和提高自己的修養、能力,並不斷自責、反思、懺悔和糾正自己的不足,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為我們的誓願而不斷精進。相信只要我們努力,那麼前途就是光明的,即便我們的境遇不好,也會有信心和勇氣征服。同時我們要理論聯絡實際,向更高的目標前進。道德是我們的法寶,只要我們守護好這個法寶,認真領悟本性的道理,不斷棄惡向善,那麼,只要堅持,必將勝利! 

我們應該學會和他人和睦相處,特別是和學習佛法、研究和信奉佛教的人。不要認為他們的說法不正確而指責他們,應該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信奉三寶,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認識總結和吸取歷史經驗教訓,不斷增加社會責任感,看準方向,矢志不移,全面提高能力和修養,敢於承認錯誤,認真學習理論,虛心進步,大踏步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2008年12月11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txt小說上傳分享

353 一大事因緣

353 一大事因緣

郭旭東

博友留言:老師,我有下列問題,敬請您的開示:您的博文“佛家認為,每個大千世界過去、現在、未

來時時有佛出世。”是無時無刻不在度化嗎?那我們就能生生世世聽佛講法了,對嗎?

以下供參考。

佛陀因一大事因緣而出現世間。《佛光大辭典》:“謂佛陀出現於世間之唯一大目的,是為開顯人生

之真實相,此即所謂一大事。”一旦了斷因緣,佛就涅槃離開人間。因此,佛並非在人世間任何時刻都宣講佛法度

化眾生,故佛又叫做“如去”。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如去】如來之別名。過去之諸佛如從生死去於涅槃中

之義也。”如果沒有特殊的因緣,眾生也不可能生生世世聽佛講法,僅管“佛家認為,每個大千世界過去、現在、

未來時時有佛出世。”所以,這提示我們更發出誓願,創造佛緣,更好地珍惜和學習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