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1 / 4)

2008年2月16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心蓮百合文化網引導頁

388 關於愛人知人

388 關於愛人知人

郭旭東

博友留言:請教老師:《論語》中說:仁者,愛人;知人,為智。在現實生活中,在為人處世、與人交流交往中,都存在一個體恤他人、了知他人的問題,我也發了永做善良的人利益他人的願,可是總覺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對於他人、對於事理的感知上比較木訥,思維簡單、鼠目寸光,沒有幽深的智慧、把握事情機緣的度,很難做到恰到好處的與他人心靈溝通從而以佛法大悲之水利益他人,如何提高這方面的能力?走進他人的內心世界中去而不是自己誇誇其談卻與他人內心隔膜?

以下僅供參考。

首先我們應該在德上下功夫,因為道德品質是第一位的。所以,任何事情都應按照道德去衡量。如果這樣,我們自然清楚事情時是否應該做和是否值得做。而且,我們的修養內容是無限的,因此我們應該不斷昇華價值觀,而不要限於目前的修養停滯不前。道德領域的事情是大事,不可忽視。我們應該時時警惕自身的不足,而不要走馬觀花、無所謂地對待自己的不足,應該強化責任意識,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總之,道德為首,這一點應該牢記。

同時,我們應該更多地主動積極地為別人著想,想到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寬容、謙讓別人,甚至作眾生的“救護和依護使者”,如此,我們的境界必然是很高的,避免陷入斤斤計較和勾心鬥角的羈絆中。

我們要多加強同情心,多同情憐憫弱者,多利益他人,直到永遠……這樣行為的心境自然是寧靜的、慈愛的。故此,我們應該在這些心境行為上下功夫,積極主動,而不是等待與躲避,也不是坐在那裡傻想傻琢磨。

我們應該日日反思自己是否與別人斤斤計較了,而沒有與自己的不足斤斤計較?我們待人與糾正自身習氣的態度要端正,不要敷衍了事,要深刻反思自己的不足並積極改正、糾正不足後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積極主動行善利益他人之後的身心感受。

對自己的習氣軟弱是懦弱無能的表現,必須加大克服習氣的力度,樹立克服習氣的志氣與誓願,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主動助人為樂,紮紮實實,不斷進步,做一個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人。這種態度是我們為人處事的法寶,必然會使我們受益無窮。反之,如果為人處事無德,或者待人冷淡麻木,待人不積極、主動、熱情、真誠,那麼必然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煩惱,這種行為會因自己的過失而錯過許多良好因緣,有意無意傷害別人,從而會受到“懲罰”。

委婉待人,把握談話與交流技巧,尊重別人,不張揚自負,那麼必然與別人透過話語而融洽相處,甚至會發生化干戈為玉帛的奇蹟。

總之,讓我們不斷提高身口意修養,特別是重視身體力行的實踐,積極主動行善修口,那麼必然會圓滿地解決很多問題,也會逐漸遠離自私自利的思想行為,使自己不斷向更高境界前進。

只要我們符合公共道德,符合“性戒”,那麼就不要在意別人說什麼,自己的善舉慢慢就會得到別人的理解的。我們應該在意的是如何盡最大可能地做出利益他人的行為。如果說真正正信因果的話,那麼就應該重視佛家“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道理。如此,相信我們的前途必然是美好的,生活就會充滿勃勃生機,我們必然會得到持久的解脫。

2008年2月19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389 行善與禪好

389 行善與禪好

郭旭東

博友留言:老師,我有一個感覺,每當做出利益他人的事時,坐禪的感覺就非常好,否則就沒有感覺,這是為什麼呢?

以下僅供參考。

這是身心互相影響的結果。在醫學上,認為身心是互相影響的,良好的生理可以促使人具有好的心理,而好的心理又會能動地促進生理的健康。

做出利益他人的事,會幫助我們主動被動地放棄一些私心和我執,使我們更好地認識與顯露本性,進而使心理達到一種清靜的平衡狀態,也就是所謂的“輕安”,這個時候坐禪的感覺就非常好。《佛學大辭典》:“【輕安】即身心輕利安適,對所緣之境優遊自適之精神作用。”大意是說,自然對待外界事物而不攀緣就會使身心得到輕鬆安寧。

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不斷改變,不斷行善,使我們向更高的思想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