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繼而又把精力轉到了夾林,那可是目前工作的中心。
產業園需要緊抓不放。
潘寶山關心的是秸稈利用問題,因為這是徐市長的關注點之一,與之最為密切的就是肉畜肉禽養殖區的運作。除此之外還有老王和伏廣波的摸索的秸稈粉碎與有機肥混合發酵的問題,如果那也能取得一定成功,事情就近乎完美。
來到夾林後,潘寶山發現情況都還還可。肉禽肉畜養殖已經步入正軌,養殖戶也很滿意,看來良性迴圈不成問題。
老王和伏廣波的研究也還不錯,秸稈漚肥還田不存在什麼技術難題,但也存在一個問題,秸稈粉碎。
“我們試驗的時候用量少,可以手工切碎,但在實際推廣中不可行。”老王說,“用量太大,必須上機器,這就牽扯到費用問題。”
“潘局長你知道,只要跟錢有關要花錢的,老百姓就不太願意做。”伏廣波道,“一臺秸稈粉碎機要兩三千,全鄉一二十個村子,用就近法來設定,起碼也要五臺,這就要花一萬出頭了。還有後期使用時的電費、維修費、人工操作費,也還是要花費。”
“大概要多少?”潘寶山問。
“使用比較集中,一臺機器一年也花不了多少,要兩千多。”伏廣波上前說道,“但加一起也不少,五臺的話,一年也得一萬多。”
“這事也不難,可以採用市場化操作的路子來解決。”潘寶山道,“粉碎機也就是每年六月底和七月初一段時間,還有十月水稻收割後一段時間集中使用,平常都閒著。可是,如果讓它們閒不住不就行了嘛,完全可以利用起來賺錢。這樣一來,不但能貼補使用費,而且運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