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清楚,凡事都有個推進過程,不能冒進,否則就顯得急功近利了。而當下最需要做的,就是等到了廣電局以後,把那塊本職工作搞好。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摸透鬱長豐的工作思路和關注的重點,進行一系列呼應,那就妥了。
一切需要按部就班,穩步開展,等待的過程在所難免,關鍵是要耐住性子。
想到這裡,潘寶山感覺理出了點頭緒,精神稍稍放鬆了些,兩手抱著後腦勺躺在椅子上,開始閉目養神。
躺下沒多會,手機響了。
潘寶山起身拿過手機一看,號碼很陌生,但電話一接通,對方卻很熟悉,是邵卓出。
第三百八十二章 螺絲對螺帽
邵卓出是相對比較活套的人。他聽說潘寶山到了省委宣傳部任副部長,立馬就跳了起來,拍著巴掌說苦日子到頭了。他尋思著找潘寶山說說話,自己的境況就能有所改觀。很長時間以來,他窩在《瑞東晚報》駐友同記者站,被站長壓得抬不起頭,憋屈得要命。
話是不用多說的,因為邵卓出已經跟張道飛透過電話,知道潘寶山曾主動問過他。邵卓出只是向潘寶山表示祝賀,恭喜遷升。
潘寶山也不把話講明,該幫的他肯定會伸手,也都算是明白人,用不著把話說白。潘寶山只是問邵卓出,想不想回《瑞東晚報》本部。
邵卓出略一猶豫,說回本部可能會不得個別領導待見,如果能換個城市駐站倒也不錯。潘寶山知道,邵卓出說的個別領導是單梁,那確實是個比較麻煩的事,因為單梁並不容易擺佈。潘寶山瞭解過,單梁原是《瑞東日報》要聞部主任,爾後到晚報做了副總,又升為老總,也是個比較有能耐的人。最關鍵的是,他和關放鳴是一路人,怎能會輕易聽他的安排?
不過即便如此,該上緊過問的事也不能迴避。和邵卓出透過電話後,潘寶山即刻決定去《瑞東晚報》看看,反正現在也閒來無事。
潘寶山給李牧撥了個內線,把事情說了。李牧馬上通知小車班安排車子,然後打電話給《瑞東晚報》黨辦,說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潘寶山要去視察工作。隨後,李牧趕緊列印了一份《瑞東晚報》的資料,送到潘寶山面前。
瞭解視察物件的基本情況是常規,否則出口就是大外行,容易被看笑話。潘寶山花了半個小時,仔細閱記了一些重要資訊,之後才動身。
從省委大院到瑞東晚報社大概半小時路程。十點多鐘,潘寶山便來到了瑞東晚報社。
社長不在家,由單梁主接。
一切都是程式化,先是進行了一個簡短的小座談,對潘寶山的到來表示歡迎,然後便是實地察看各個辦公樓層和部門。在陪同察看的途中,單梁大概介紹了晚報的採編情況。有關經營方面的業務,則有陪同的副社長講解。
潘寶山邊聽邊點頭,還不時應上幾句在行的話,也貼合省委宣傳部領導的架派。當然,潘寶山的本意不是視察晚報工作,而是與單梁談邵卓出的事。
切入點是晚報駐各地級市的記者站,潘寶山特意問起相關的運作情況,爾後自然就談起了駐友同市記者站。
單梁瞭解情況,一下就猜到了潘寶山的意圖,但他並不主動點出邵卓出。
潘寶山當然不會迴避,很快就說到了邵卓出。“友同站駐站記者邵卓出,是個不錯的新聞人,當初在松陽駐站的時候,圍繞松陽市大局和重點工作,做了不少報道,都很好地抓住了新聞和宣傳的契合點,效果非常好。”
“嗯,小邵的確是個不錯的記者,駐站工作做得有聲有色,還都比較圓滿地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單梁說話不動聲色,看不出真實的態度,“馬上新一輪人員調整又要開始了,我們準備在駐站記者中提拔部分表現突出的人才放到站長的崗位,以便更好地開展各項業務工作。”
這話其實就是個緩兵之計,新一輪人員調整的時間不是馬上,還早得很。潘寶山對單梁的話當然不會全信,但不管怎麼說人家把話說到了,就不能妄斷真假。
“哦,那很好。”潘寶山笑了笑,“對像邵記者那樣的人才來說,應該是個很好的機會。”
“的確,小邵是很能抓機會的。”單梁跟著笑道,“有為者即有位嘛。”
“那肯定是,在單總的英明領導下,如果有為者無位,那可就是個諷刺嘍。”潘寶山爽朗地笑了起來。
單梁笑容掛在臉上,只笑不答。笑完後,便轉了話題,“潘部長,你是新上任的省委宣傳部領導,剛好今天是個機會,中午端端酒杯,給你祝個賀,也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