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天上的太陽一樣,給大自然以光明和溫暖,如果失去了它,萬物便不得生存。人體若沒有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不能供給能量和熱量,這樣,生命就要停止。人身之陽氣盛衰,往往標誌著人體生理功能活躍的程度,但威脅人體陽氣的莫過於寒邪。一些年老體弱的人,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覺手足不溫、畏寒喜暖,這種情況,人們常稱之為“火力不足”,即祖國醫學所說的“陽氣虛”。
冬季對人體情緒的影響
蕭瑟的冬天還會引起人的情緒變化,使人產生一些消極的情緒,對養生極為不利。如冬天極為寒冷的天氣,使人產生了一些依賴心理,對未來失去信心,缺乏安全感,全身的功能活動處於抑制狀態。由於與外界接觸活動相對減少,這時候還會使人產生挫折感,導致非常強的拋棄感或自卑感,使人情感淡漠。而沒有了信仰、沒有了寄託後,又會使人覺得百無聊賴,加重這種情緒的激化。
冬季養生原則(1)
斂陰護陽
冬天這個季節裡,天寒地凍、自然界的萬物都處於收藏狀態,這個季節養生,就必須適應季節變化特點,採取相應的養生方法進行養生。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斂陰護陽為根本,由於陽氣的閉藏,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相應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變化。
溫腎防寒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能量和熱量的總來源在於腎,就是人們常說的“火力”。“火力”旺,反映腎臟功能強,生命力也強;反之,生命力弱。冬季時節,腎臟功能正常,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將會使新陳代謝失調而發病。那麼,怎樣才能保證腎氣旺,即火力旺呢?關鍵性的一點,是要防止冬季嚴寒氣候的侵襲。
冬季睡眠養生
《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們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點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而遲起以養人體陰氣。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嚴寒,求其溫暖。這樣可以有利於將陽氣潛藏,同時蓄積*。再者,在冬天,由於冷高壓的影響,冬天的早晨往往有氣溫逆增現象,上層的氣溫相對偏高,而地表溫度則相應較低,大氣對流活動停止,使一些有害的氣體停留呼吸帶,晚起床也有助於避開這些有害氣體對人的傷害。
睡眠時,被窩的溫度最好控制在32~34℃,如果,睡前的溫度低於人體的體溫的話,人體接觸被子後,面板受到寒冷的刺激,會引起大腦興奮,不利於睡眠,要使人能夠臥床後迅速入睡,可先用電熱毯或熱水袋使被窩溫度提高到32℃以上,但不要超過35℃。
另外,被子也不宜過重,3公斤重比較合適,太輕的話,隔熱效果不好,難以達到取暖效果,太重的話,會壓迫胸部,導致肺活量減少,容易做噩夢。此外,還應該控制被窩的溼度,人在睡眠中因汗液蒸發,被窩的溼度常常高於60%,這會使面板受到刺激,影響睡眠的深度。
冬天睡眠不要將被子捂得太嚴,更不能矇頭睡眠。因為矇頭睡眠的話,除了會造成氧氣不足,呼吸困難、頭昏腦脹之外,還會使被窩內的溼度急劇提高,破壞被窩內的環境。人體睡眠最好的環境,應當是被窩有每秒0�2秒的氣流。這種氣流既不會讓人有吹風感,也不會讓人受到風的過度侵襲。要保持這種環境,最好的方法是將被子裹成桶狀,被子與身體有一定的空間,並且在肩以下墊背和蓋被間留1~2處小小的縫隙。
對於睡眠的居室環境,要注意調節光線,光線應該調節相對較暗,另外還需要相對比較安靜。室溫最好控制在20℃左右,室內的氣流控制在每秒0�25米之內,床鋪最好安防在距窗50厘米之外的地方。
冬季睡眠穿衣也有學問,有些人因為怕冷,晚上睡覺仍然穿著很厚的衣服,甚至穿毛衣睡覺,這些都是非常不對的。冬天睡覺正確的穿衣方法,應當是寬鬆肥大,這樣有利於肌肉的放鬆和心臟的排血,使人在睡眠時可達到充分的休息,有助於消除疲勞,提高睡眠質量,並能預防疾病,保護身體健康。睡眠時,因為面板能分泌和散發出一些化學物質,若和衣而睡,無疑會妨礙面板的正常呼吸和汗液蒸發,而且衣服對肌肉的壓迫還會影響血液迴圈。和衣而睡,睡著貼身的內衣*,還會將細菌和體味帶到被窩中。相反,冬天也不宜進行裸睡。因為穿衣過少甚至裸睡的話,會容易使人著涼,患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