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眾們也鄭重起來。
只聽,孔聖又道:“吾曾觀星空之變化,知儒家當有一場大劫難。而楊若風這孩子和儒家有頗大淵源,未來或許可以助儒家度過此難。所以,孔廟門徒定當與楊若風交好。若是儒家之中有弟子對楊若風有不軌之心,定人人得而誅之。還望孔廟門徒謹記。”
話音剛落,又是一嘆:“楊若風是一個好孩子啊。重情重義,善惡分明。若是儒家不與其交惡,他定然也不會與儒家為敵。”
諸子學宮宮主問道:“孔聖,不知儒家劫難何時降臨?”
孔聖道:“不知。或許是十年,也或許是百年。楊若風此子天賦絕世,十年百年,或許不能進境大聖境界,但此子智近於妖。即便是一年後儒家劫難降臨,以此子的計謀,也必然可讓儒家平安度過劫難。”
對楊若風的誇讚,是真的不吝筆墨啊!這讓儒家的一些天才,都有些羨慕了。他們也好想得到孔聖的誇讚。
心誠則靈。他們也得到了孔聖的誇讚,只聽孔聖道:“觀儒家年青一代,可謂人才輩出。不出千年,儒家定然迎來光輝盛世。”
然後話音一轉:“若是能有人與楊若風這孩子天賦相當、智謀相當,或許百年之後,儒家即可迎來盛世。”
儒門八宗宗主深深的看了楊若風一眼,楊若風既然得孔聖如此高的評價,還有可能幫儒家度過一場劫難。看來,答應楊若風的毒草,是一棵不能少。
就連答應楊若風尋找五行元珠、陰陽二晶等寶物的線索之事,也是不能懈怠了。
不過嘛,正氣門門主多少還是有些怨氣在。孔聖您老人家是儒道的起源,我身為儒家宗門的宗主,您就不關心我的態度和想法嗎?
圍觀的吃瓜群眾中,一些高階宗門、頂級宗門的人,也開始了重新評估楊若風的“危險性”及“不可招惹性”。
這時,楊若風頭頂浮現金色的魂光,化為了一個身穿儒生長袍的男子,正是孔聖的模樣。只見其朗聲道:“時日無多,就讓吾,再看一眼華夏的壯麗山河。”
魂光化為一道金色的流光,眨眼間就從天際消失。而楊若風的身子,像是被劃破了的充氣娃娃,軟綿綿的倒了下去,還好,楊儒屹及時反應過來,將楊若風抱在了懷中。
儒家所有修仙者躬身一禮:“恭送孔聖。孔廟門徒xxx當謹遵孔聖遺願。”
這時,楊若風在楊儒屹的懷中悠悠的醒轉,略顯迷茫的打量了一眼四周,眼睛驟然閃爍出兩團金色的光芒。
只見其跳出了楊儒屹的懷抱,轉頭看著楊儒屹,沉聲問道:“孔聖已經離開了嗎?不知道,孔聖說了什麼,儒門八宗是否同意八宗合一?”
第394章 原來是辰東啊!
楊儒屹點頭道:“哥,孔聖說了很多話,我也沒記住,反正儒門八宗已經答應了孔聖的要求,要合一了。孔聖已經走了,不然你也不會醒來啊。”
楊若風點了點頭:“那就好,那就好啊。希望儒門八宗能夠不負孔聖之遺願,將儒家發揚光大,不要讓孔廟祠堂寶藏蒙塵。”
然後,小聲的嘀咕了一句:“本公子曾和孔聖執念爭論,孔聖該不會說本公子壞話了吧?真是失算了,早知道就先說明本公子和孔聖有過節了。”
裝作很隨意的掃視了一眼全場,但隨便一個人都能看出,他的心中是有些緊張的。
在場之人都不是凡俗,這麼小的嘀咕聲,自然是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人聽到了。一個個都有些無語,尤其是儒家之人,都是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孔聖作為一個聖人,更是儒家的創始人,怎麼可能那麼小心眼的說你的壞話?
同時,他們更能確定一件事,楊若風有時候表現的奸詐狠辣,有時候表現的很不要臉,但他的骨子裡還是赤誠善良的,也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畢竟,孔聖是一個大聖,看人的眼光比他們要準。同時,孔聖身份高貴,自然也不會恭維楊若風背後的界隱,不會昧著良心說假話。
楊若風的一些粉絲激動的握緊了拳頭,我就知道楊若風公子是一個好人。也有之前看不慣楊若風之人,輕嘆一聲:知人知面不知心吶。
儒家門徒對楊若風肅然起敬,果然,不能憑藉一個人的言行來判斷一個人的品性。有時候,看到的並不是真的。
以孔聖和一個弟子的故事為例,就可以說明這一件事情。故事是這樣的:
孔聖還不曾以儒入道成就大聖果位,還是一個凡人的時候。曾經歷過一段非常簡單的時期,當時飯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