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往往是一些大題目:例如天地的本始、生命的輪迴變化,什麼是內外之分?什麼是大小之辯?什麼是榮辱之境?這其中任何一個命題,恐怕都要讓我們用消耗一生的時間來思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這就是宇宙的初始?在天地還沒有以前就已經有了,它是什麼?是“道”嗎?老子還說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千百年以來,人們可能都茫然不解地將這句話輕輕地揭過去了,然而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宇宙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後,我們不禁驚奇地發展,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居然和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所說的這句話不謀而合,驚人的一致!
這就是20世紀逐漸被人們認識並漸漸驗證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
1932年,比利時天體物理學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現代宇宙大爆炸理論:整個宇宙最初聚集在一個“原始原子”中,後來發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開,形成了我們的宇宙。美籍俄國天體物理學家伽莫夫第一次將廣義相對論融入到宇宙理論中,提出了熱核大爆炸的宇宙學模型:宇宙開始於高溫、高密度的原始物質,最初的溫度超過幾十億度,隨著溫度的繼續下降,宇宙開始膨脹。
1965年,貝爾電話實驗室的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了宇宙背景輻射,後來他們證實宇宙背景輻射是宇宙大爆炸時留下的遺蹟,從而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他們也因此獲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代科學界的傳奇人物,英國物理學家霍金,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而半身不遂。喪失語言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臺電腦聲音合成器。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縱一個特製的滑鼠器在電腦螢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後透過電腦播放聲音,通常製造一個句子要5~6分鐘,為了合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要準備10天。而他的頭腦中卻裝著整個宇宙的圖景。霍金雖然是外國人,但筆者看了他的事情後,卻不禁也想起莊子所說的“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這句話。
正是這個“支離其形”的霍金,他對於宇宙起源後10…43秒以來的宇宙演化圖景作了清晰的闡釋。他認為宇宙的起源:最初是比原子還要小的奇點(難道就是“道”?),然後是大爆炸,透過大爆炸的能量形成了一些基本粒子(“道生一?”),這些粒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漸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種物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理論能自然地說明河外天體的譜線紅移現象,也能圓滿地解釋許多天體物理學問題。至此,大爆炸宇宙模型成為最有說服力的宇宙圖景理論。
二千多年前的老子,當時還是非常原始的農業社會。他怎麼能夠想到世間的萬事萬物就是從一個“先天地生”的原點衍化出來的?這不能不令人感嘆老子的神奇智慧。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原來誰想過這些?就算是有了道德五千文後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這些呢?老子的《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字,但是後世研究者關於《道德經》的文章文字何止百萬?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所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莊子·齊物論》)
莊子的話也是這樣深奧難解,正如賈寶玉填的《寄生草》曲子中所說的:“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誰是我?我是誰?這個問題歷來讓人迷茫,逆練九陰真經的歐陽鋒不明白,我們就真得明白嗎?
十六、玄之又玄的至理--眾妙之門(2)
“生我之前誰是我,我生之後我是誰?”據說順治皇帝當和尚時寫過這句偈語。對於這個讓世人一直悵惘的大難題,道家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虛化神,神化氣,氣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復化為虛,虛復化為神,神復化為氣,氣復化為物。化化不間,由環之無窮”。真的就是這個樣子嗎?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又是何等的胸懷,何等的思想境界,就算我們勉強聽得半懂不懂,但真的發自內心地領悟到了嗎?
面對道家學說的博大精深,筆者覺得恰好可以用《莊子·秋水》篇中的兩句話來形容:“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