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小說:煮酒論道 作者:漂亮格子

令狐沖那種無招無式的獨孤九劍。真正的大作為是什麼,居然是表面上看來似乎什麼也沒有做。清靜無為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大家好像知道得也比較多。但筆者前面說過,道家的“無為”並非簡單的無所作為,而是一種高層次的“有為”和“大為”。陳道明為利朗商務男裝作代言人,有句廣告詞叫“簡約而不簡單”,倒有點這種意思。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這無為無不為之說,依筆者的淺見,好像對於治國、修身都是適用的。讓我們先來看看治國方面的無為。

道家雖然說過:“夫欲免為形者,莫如棄世。棄世則無累,無累則正平。”(《莊子·達生》)。但是道家並非完全不理世事,他們也有政治上的主張,那就是——“無為而治”。後世將之稱為黃老之術(指黃帝和老子的治國之術)。

老子在《道德經》第六十章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的意思,筆者曾誤解過。當時乍一看,以為是說治理國家是小菜一碟,就像煎條小魚一樣輕鬆。大概和李白吹噓的“為君談笑靜胡沙”一個意思。但後來才知道,大錯特錯。老子的意思是說治國之道就像煎小魚一樣,不能經常亂翻動,不然小魚就被你攪得稀爛,不成樣子了。比喻統治者不能經常擾民。老子對統治者擾民、掠民的行為是極為痛恨的,他說過:“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這句話筆者解釋得粗一點,恐怕就和“亂自上作,官逼民反”差不多的意思。

莊子也是這樣強調的,《莊子·應帝王》中說:天根遊於殷陽,至蓼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為天下。”無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予方將與造物者為友,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而遊無何有之鄉,以處壙埌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為?”又復問,曰:“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則天下治矣。莊子喜歡講故事,說寓言。《莊子·寓言》中曾說過自己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意思是說自己的文章中十之###都是寓言,而“重言十七”是說有些事情反覆用寓言來說。因為道家的妙義實在太玄妙,所以要像中學裡講課文一樣不厭其煩地重複,筆者這本書裡不免也要有某些道理講來講去顯得很重複。好了,言歸正傳,我們來看莊子這個寓言中說的大體是什麼意思:

這個寓言裡天根(和下面的無名人都是虛構的人名)碰到了一個無名之人,天根問無名人:“請問治理天下的方法。”結果無名人惱了,說:“哎呀,你怎麼問這樣討厭的問題啊,我正和造物者為友伴遊,厭煩了就乘著虛無飄渺的鳥飛出天地四方之外,遨遊於無何有之鄉,安處於廣闊的曠野,你為什麼要用治理天下這樣的混話來擾亂我的心呢?”看來《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倒確實得了幾分道家風骨,也是一聽“仕途經濟”的話就討厭。但賈寶玉的境界當然遠不及莊子所寫的這個無名人廣博精深,無所不能。不過這天根頗有幾分“傻根”的執著,被無名人罵了幾句後,卻仍舊不依不饒地求教。無名人於是說:“你遊心於恬淡之境,清靜無為,順應事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夾雜私心成見,天下就可治理好了。”

從這個寓言裡,筆者領會到的是,道家思想還是以修身養性為最高最重要的目標,治國之術不過是末節,但道家也並非不知不通治國之術,道家的治國之道就是順應自然。這是道家或者說黃老之術的一個很獨特的政治思想。

漢相曹參,同漢高祖和蕭何原來都是秦朝的小吏。後來跟著漢高祖起兵,立了功。他聽說有個叫蓋公的“善治黃老言”,也就是奉行道家的治國理論,於是他派人把蓋公請來,給蓋公修了一座豪華別墅讓他住,以便隨時請教。《史記》中說“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曹參深得此道精髓,等他當了漢相後,他並沒有按官場中的慣例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制定“宏偉”藍圖,辦幾件形象工程。而是遵照道家的“無為”之說,老老實實地按照前任蕭何的規章來辦。這就是所謂的“蕭規曹循”。

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2)

這“蕭規曹循”說來容易,但即便是現在,做起來也不容易。新領導上任,往往喜歡推翻原來的計劃和做法,不然怎麼顯得自己有領導水平。就像一個笑話(不僅僅是笑話,現實中也實有此類事)中說的,某村有一塊地,上屆村官規劃是百畝魚塘,但剛挖好養了幾天魚,換了一個村官。他說要建成百畝桃園,於是填平了種桃,桃剛種好了,就要結桃了。又換村官了,這個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