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歡心,而不會遭到拒絕了;
所謂“怒”就是在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丟擲別人不高興的事來,讓他怒不可遏,在他不能自控的時候,就可以捕捉到變化的徵兆了;
所謂“名”就是在捕捉到變化徵兆以後,馬上就要制定出應變策略,然後義正詞嚴的深明大義,告訴他功過是非、成敗利害,再觀察變化徵兆,再製定應變策略;
所謂“行”就是已經發展到可以大膽實施謀略的程度了,就要不失時機的大膽實施,確保“言必行,行必果”;
所謂“廉”就是在實施謀略的過程中,不能體現出任何一點是為了自己,完全是為了別人著想,讓別人始終認為自己是廉潔無私的;
所謂“信”就是自始至終都要誠實守約,言必行、行必果;
所謂“利”就是始終要圍繞讓別人獲得好處這個宗旨,讓別人無法拒絕利益的誘惑;
所謂“卑”就是不要在別人面前體現出強勢,要謙虛低調,不要鋒芒畢露。
上面闡述的這些手段,眾人好像都知道,但很難做到,只有聖人會用;一般人使用方法不當,所以就會導致失敗。 。。
鄒忌勸齊王納諫
鄒忌勸齊王納諫
公元前378 年,齊威王即位,據說他九年不理朝政。一天,他把一個叫鄒忌的人召去彈琴消遣。鄒忌只是大談特談樂理,就是不奏曲。齊威王不高興地說:“您的樂理說到我的心坎裡了,但光知道這些不夠,還需審知琴音才行,請先生試彈一曲吧。”
鄒忌說:“臣以彈琴為業,當然要盡心研究彈琴的技法;大王以治國為要務,怎麼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國大計呢?我撫琴不彈,就沒法使您樂意,怪不得齊人瞧見大王拿著齊國的大琴,九年來沒彈過一回,都不樂意呢!”
齊威王十分驚愕,和他大談治國的道理,鄒忌竟說得頭頭是道。於是齊威王拜他為相國,加緊整頓朝政。
這天早晨,身材修長、形貌漂亮的鄒忌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了照鏡子後問妻子說:“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誰更美呢?”
妻子說:“徐公哪有您美呢?”
鄒忌想: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自己哪裡比得上他呢?
他又問妾說:“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誰更美呢?”
妾說:“徐公不如您美!”
白天來位客人,鄒忌又把對妻、妾說的話再說了一遍。
那客人恭恭敬敬地說:“徐公確實不如您美。”
第二日,恰好徐公來訪,鄒忌對他橫看豎看,覺得自己哪裡有他美呢?
晚上,他想了又想,最後明白了:“妻子說我比徐公美,是偏護我;妾說我比徐公美,是怕我;客人說我比徐公美,是想得到我的好處。”
於是,鄒忌上朝對齊王說:“臣確實自知不如城北的徐公美,但臣的妻子偏護我,臣的小妾怕我,臣的客人對我有所求,所以都說我比徐公美。由這件事,我聯想到:我們齊國,地有千里方圓,城有一百二十。宮女左右,沒有不怕大王您的;朝裡的大臣,沒有不偏護大王您的;齊國四境之內的人,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這樣看來,大王所受的矇蔽是多麼厲害呀!”齊威王聽了鄒忌巧妙的勸諫,覺得很對,就下令說:“以後,不管是誰,凡是能當面指責我過失的,可以得最上等的賞賜;能用書面文字批評我的過失的,可以得中等的賞賜;能在大庭廣眾中非議我的,只要讓我知道,就可得下等的賞賜。”
這道命令頒佈後不久,文武百官紛紛上朝來向齊威王提出很多意見,齊威王吸收合理的部分,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一年之後,大家都覺得提不出什麼意見了。齊國因此漸漸強盛起來。 。。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春秋時期,吳王想出兵攻打楚國。有的大臣勸阻說:“楚國正處於強盛時期,現在還不能去和它交戰。望大王三思而行。”
吳王一心想稱霸,此時哪裡聽得進勸諫之言,拔出寒光閃閃的寶劍厲聲說:“我已經決心進攻楚國,誰再敢勸阻,我就把他碎屍萬段!”嚇得大臣們再不敢開口了。
王宮裡有個年輕的衛士,認為這次出兵不是正義之戰,肯定會失敗的,但又不敢面對吳王講。他想了好幾天,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這天,他一清早就走進王宮的後花園。手裡拿著一把彈弓,轉到東,轉到西,連衣服被露水打溼了也毫不在乎。就這樣,他在那裡轉了三天。
吳王見了,覺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