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3 / 4)

小說:征戰在漢末 作者:鼕鼕

在不敗之局,但是對上典韋那大開大合間,完全是縱橫於前後左右四方的戟法,相信,徐盛,敗,亦只是遲早之時。

待得七八招之後,典韋熟悉了徐盛的打法,卻更是如魚得水,打得徐盛毫無半點脾氣。以典韋之力量的持久悠長,徐盛只得認輸作罷。

“啪啪啪……”場地外,方寧當先帶頭鼓起掌來。卻是哈哈大笑道:“文向果是文武全才也,卻不知文向是願入軍中效力,還是與牧府為僚?”

這一刻的方寧,那絕對是滿心歡喜的。猛男啊,果然是文武全才,而且,兩樣都是相當厲害的一個人物了。

輕拖過長刀,徐盛,卻就這般單膝跪於方寧面前,慳然道:“男兒自需沙場以掙功名,盛亦願入軍中效力,只求主公成全。”

“好,汝且自去軍中張遼將軍處報道,暫時為張遼將軍手下副將,你可願意?”毫不猶豫的,方寧便把徐盛提到如此一個高度來,只因方寧太瞭解他的才能了,只是因為徐盛還太年輕,經驗卻是並不老道,所以方寧才會直接安排他去張遼處,也好跟張遼多學習一下。這樣對徐盛好,對方寧卻是更好。

然而,徐盛對於方寧的善意,卻並沒有領情,只聽他毅然道:“謝主公,然盛想從小卒做起。免得平白讓張將軍蒙了汙點。”

“好,且隨你……”思慮了一翻,方寧終是點頭答應,卻也是更加喜愛這徐盛。

要知方寧是新入主這徐州城,整個徐州內的二三十萬兵馬,皆算是徐州人,那張遼,高順二人,本是隨方寧自青州而來,如今立為他們的將軍,他們自然是沒話說,可是徐盛一個剛投靠方寧的徐州人,一來就升為副將,不說軍中會怎麼說方寧,估計,張遼亦是會煩不勝煩,將來亦不好帶兵了。

這徐盛,卻是為張遼,亦是為方寧名聲考慮,卻只願從小卒做起。

以徐盛的能力,不出半年,必能一路高升為千夫長一職,更或者是一校尉亦說不定。

求點什麼好呢?呵呵……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操

………【178 招賢納士】………

且說方寧在徐州牧府裡辦事,這天上亦是掉下員大將來,讓他給撿到,而且撿的還是徐盛這種大將之才,這如何又不讓方寧心動。

當下待得安排好了徐盛的事情之後,方寧便急急的領著陳宮,陳登,糜竺三人,回到了長史府剛才辦公的地方,卻是想著臨時招開個會議。

會議的名字就叫招賢會。

卻是方寧突然想到,這徐州,經過自己這隻小蝴蝶的翅膀,努力的扇動,終於是有了些改變。就比如,這徐盛,本來早就應該跑去江東的,可是到現在,他還留在了這裡,這是為什麼,相信,只要方寧細想一翻便能想到許許多多諸如此類的理由出來。

想同時的,方寧亦是聯想到這徐州內有名的數人,內心之中不由得變得一片火熱起來。

“寧剛思得一事,卻需與眾位分說。”卻聽得方寧當先開口道:“寧思慮這若大徐州之地,地廣人稠,良才美玉無數,然而至今日來,左右卻只不過你我三四人在這裡勞碌,卻是寧思慮不周也。”

“寧思慮,明日當著一匠人於牧府側再設一新館,吾便命其為招賢館,無論文武,不論出生,只論才學品性。吾自當量才而用。”

“明公此言卻是大少也,此必讓天下英才共入我彀中矣。”聞得方寧這一提議,卻只讓一旁的陳宮,陳登二位大才,雙眼一陣亮。

也不怪二人會有此行模樣,要知自高祖建國四百餘年,自這有漢以來,凡舉官者,無不是靠孝廉制,以為天子選拔門生。

可是孝廉制是什麼?《漢書?武帝紀》裡有云:“孝謂曰善事父母者,廉謂清潔有廉隅者。”其實,這所謂的孝廉制,選的也就是一個品德的選擇,也就是所謂的名聲。

若名聲好,自然就可以舉孝廉制的。才學倒是其次。

這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在先期,倒也是起了些作用,選的人才,大半以上都可以說是德才兼備的人物,只是這世間的東西,最經不得的便是這時間的消磨。

這舉孝廉制度,到得後期,舉薦者推薦的人,卻大半都是以自己的喜好,或者私交,或者是賄賂程度來定。

如此種種,試問這天下間,那些真正有真才實學,而又不喜好鑽營,不知道徇私舞弊的人,他們那大好前程,卻也就這般埋沒了。

如今,方寧這種設立的招賢制度,卻也算是一種創新,雖然也只是在舉孝廉制度的基礎在加上那麼一點點比較人性化的因素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